六顺网 > 老黄历 > 传统节日 >

正月初一的风俗活动

时间: 梓炫 传统节日

经了解,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月初一的风俗活动,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正月初一的风俗活动

正月初一的风俗活动

聚财

俗网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很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过泼。

行香

新年期间是男女老幼穿新衣,携带牲礼、金纸、香烛,到各个寺庙礼佛拜神,祈求一家平安,而各个寺庙也会准备光明灯、平安灯,甚至礼斗仪式让信徒拈香祈愿。

俗信以为正月初一开天门,烧头炷香祈愿特别灵验,所以一些比较著名的庙宇,当年关一过,子时之际,就会立刻涌入人潮,以素食净果,焚香祷告。

拜年

一大早,换上新衣的晚辈要向长辈祝福。市内、郊县多食汤团、面条,寓意全年“圆满、顺利、长寿”。随后是亲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招待。

欢欢喜喜迎“财神”初五大清早,家家户户放爆竹迎“财神”。一班人装扮成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手捧大元宝的“财神”,敲锣打鼓来到每户人家门前去“跳财神”,房主要笑脸相迎。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给压岁钱

压岁钱

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正月初一简介

正月初一,在清代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辛亥革命以后改称为“春节”。在先秦时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正月初一要干嘛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午后,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正月初一的寓意

主要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幸福、吉祥。人们通过祭祖、贴春联、放鞭炮等方式来驱邪避凶,祈求来年的好运和顺利。此外,正月初一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寓意着家庭和睦、亲情浓厚。

正月初一的庆祝方式也非常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提到的祭祖、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外,人们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灯笼展览、花车巡游等活动。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庙会、花市等传统集市,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和购物。

正月初一吃什么

1、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2、万年粮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饺子除夕、正月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正月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4、汤圆正月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1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