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老黄历 > 传统节日 >

清明节是每年几月几日

时间: 跃瀚 传统节日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是每年几月几日,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清明节是每年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每年几月几日

清明节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或者初五。

清明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清明节的古诗

1、最欢快地清明诗: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温庭筠的这首《清明日》短短40个字,却充满诗情画意,在历代百余首清明诗中脱颖而出。

清明清晨,清娥飞舞,色彩斑斓,犹入画扇中,桃花艳,郁金红,竞相开放,遍田野。繁花滴露的清晨结伴踏青,微风拂弱柳的傍晚归来。马儿嘶鸣,鸡群出笼,欢快啼叫,谁家儿童正瞄准鸟儿发射飞弹,吓得黄鹂鸟赶紧飞入隔壁庭院。

春和景明,难掩人们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眼里所见,耳畔所听,皆是春天美好的模样,鸟语花香,鸡鸭成群,日子平淡又自在。

2、最无常的清明诗: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写这首诗时正是“元佑党争”时,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免不了也受到牵连。全诗用比,道尽人生世事的无常。

佳节清明,桃李争妍,春雷震动,龙蛇蛰出,春雨丰沛,草木生长,本是一派勃勃生机,然而清明时节“野田荒冢只生愁”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知谁是”?

终归是一抔黄土,蓬蒿一丘,千载万世,是贤是愚,是忠是奸,谁又能分辨?世道无常,不过一死。

3、最经典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到清明,就必然少不了杜牧这首家喻户晓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纷纷”两字既写出了清明春雨的凄迷之美,又隐隐透露雨中行者的复杂心情:清明本是家人相聚,或踏青郊游,或上坟扫墓,而今孤身赶路,春衫尽湿,触景伤怀,心头百般滋味“欲断魂”。

正因为“断魂”才想要寻个落脚之地,顺便再借酒浇愁,不远处的杏花村就隐隐有家小酒馆,正等着雨中的客人。全诗到此戛然而止。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杜牧笔下的清明仿佛就是我们的清明。

4、最忧愁的清明诗: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开篇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愁的基调。

帝都又是一年清明,人们心中自然升起万千愁思。本是车马喧嚣,踏青折柳,花落草生,莺飞蝶舞,欣欣向荣的无限生机。

然而诗人却“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独坐陋室,追忆往昔,只见他一口茶饮尽,清冷,孤寂,沉默,在追忆什么又在忧愁什么,诗人并未说,只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5、最美的清明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梨花盛开,和风轻拂,风吹花落,正值清明,踏青寻春,一个“半”字写出了游人之多,场面之壮观,直到日暮笙歌才散去,夜晚的西湖,万树流萤,歌声婉转,真是美如人间天堂。

江南暮春,轻烟弥漫,歌声袅袅,微风徐徐,杨柳依依,踏青寻春,真是赏心乐事,全在西湖之春。

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

祭祀可以说扫墓祭祀才是清明节的核心,这也是清明节直到现在都还被大家所认可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家”这一概念,毕竟我们的家国观念比较重,对于死去的人也很看重,在清明节这一天为祖坟除去杂草、增添新土,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思念。

2、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4、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6、荡秋千

其实秋千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叫秋千,而叫千秋,但是后来改名叫做秋千,这是古代清明节最盛行的活动之一,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娱乐活动。

7、拔河

拔河活动其实最早并不是在民间盛行的活动,在古代这是军中的一种比赛,用这来锻炼军人的素质,可是等到唐代,唐玄宗看着这活动挺有趣的,于是在清明开始举办大型的拔河比赛,从此,拔河活动也开始在民间流行。

清明烧纸注意事项

1、烧纸的品类

在买烧纸的时候,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因为那样的纸作为那边的钱是不实的。但是在烧大钱的时候可以稍微的烧一些这样的。因为根据农村老人的话语,在那边有着很多的讨债鬼,会死皮赖脸的和那边的先人要钱,不给还不行,就会磨人,就得用这种小钱去打发他们。这也是让先人安心的做法。

2、烧黄纸打钱

现在很多的农村年轻人不知道这件事情,就是给先人上坟,买回烧黄纸必须用一张100元真钱盖在黄纸上面,然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的盖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钱”在那边实成。才能让先人在那边花的这个“钱”才有用。

3、烧纸时画圈

所有的准备好了,再去给先人烧纸的时候。要在烧纸的地方画一个圆圈,在西北角留一个缺口,因为这个方向是传说中的鬼门,方便下面的人来取钱。但是在花圈的时候千万记得,不能把自己划进来,否则会导致很大的伤害。

4、烧纸时不能嬉戏

在烧纸的时候首先得一定要非常的严肃,不能嬉笑打骂。在烧纸的时候,先拿两张纸祭奠一下周围的“孤魂野鬼”,然后在点燃其他的,烧纸燃烧的时候,口里要念念有词,说到:来看你了,给你送钱来了,今天你的....也来了,在那边有钱花了。类似这样的话语,为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护佑后人。一定要在烧纸燃烧完再走,否则先人会非常的不高兴,惹祸上身。

1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