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老黄历 > 传统节日 >

冬月和腊月的区别

时间: 跃瀚 传统节日

岁末十二月除了“腊月”这别称外,还有除月、末冬、腊冬、嘉平、季冬、严冬等别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月和腊月的区别,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冬月和腊月的区别

冬月和腊月的区别

冬月和腊月是农历中的两个月份,它们在时间划分、节气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冬月通常是指农历的十一月,而腊月则是指农历的十二月。这两个月份都为寒冷的冬季时节,但在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中,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中国农村地区,冬月是农民们准备过年的重要时期。冬月的天气寒冷,农作物大多已经收获,人们开始筹备过年的食物和物资。在冬月,人们会清理房屋,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腊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古代年末的时候,人们都有祭祀祖先的传统,把打来的猎物供奉祖先,叫做“腊”,另据古书上记载,“腊”字在古代也通“猎”,同时还有连接的意思,所以把每年最后一个月叫做腊月。

总之,冬月和腊月虽然在时间上相近,但在文化和传统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意义。

腊月的文化意义

腊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在古代,人们会在腊月祭祀祖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幸福。现在,腊月也是一些重要节日的时间,如冬至、腊八节、小年等。此外,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进行腊月大扫除,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起源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腊月二十三的传说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