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在清明节扫墓祭祖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而扫墓祭祖的原因就是礼敬祖先、感恩追始,这是中华伦理道德的一种体现,至今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依旧是扫墓祭祖。今天小编整理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清明节扫墓祭祖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清明节扫墓祭祖
清明节扫墓是为了缅怀先人,还有就是扫墓就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一项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为寒食跟清明两个日子很接近,便把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清明节这天扫墓的习俗就这样定下来了。
扫墓实际就是墓祭,这曾经是一种国家礼制。在上古时期“墓而不坟”,就是只打墓坑,不筑坟丘,因此这个日子就跟上巳和寒食联系在一起。后来“墓而且坟”跟祭扫之情便有了依托。
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
而且寒食节与清明节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日子,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105天,大概是在清明前后,因为两个日子很接近,便把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清明节这天扫墓的习俗就这样定下来了。
清明节扫墓的寓意有哪些
1、礼敬祖先: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古时候人们对待孝道是很重视的,甚至将孝道放在了所有伦理道德的前面,更是提出了“父为子纲”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孩子如何行事要看父亲的表率,一切以父亲为标准。所以即便先人去世后,人们的孝道依然没有减少,会在特定的日子进行扫墓祭祀,比如清明节。故而清明节扫墓主要寓意就是礼敬祖先、体现孝道。
2、感恩追始:扫墓活动或许带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但这种色彩并不全是愚昧无知的。清明节扫墓的寓意也包括了感恩追始,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这一天要感恩已故的长辈,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对自己如今的近况进行反思和规划。所以清明节进行扫墓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收获,提升自己的事业运和财运甚至婚恋运势。
清明节扫墓上坟用品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1、道具类:香、烛、祭祀专用"纸"、“冥币”、“金元宝”、“银元宝”等。其中香、纸是必需品,其余可选,全部备齐尽显后辈对先人尊敬之意;
2、供品。供品并不是非有不可,并且数量、品种都可随心而定。
①饮食类:点心(2~3种)、水果(2~3种)、酒等;
②其它:根据其生前嗜好可供香烟等。
各地风俗有别,仅供参考。
清明节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清明节为什么叫清明节?
清明节是节日也是节气,而清明节气的名称含义是:春季万物在这个时候呈现出清洁明净的感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