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
元宵自古以来还有“浪漫”的寓意,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
吃“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是由糯米粉经手工撮合而成,里面可以加馅,馅料一般是糖类,也可以加黑芝麻糊等等,如今的馅是各种各样的。吃汤圆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因为汤圆代表着团圆,让一家人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看花灯、挂灯笼
所谓看花灯就是看灯会,里面全是由灯所组成的,以前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的神仙想把下界烧了,由于善良的仙女将此消息给下界的人们说了,所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利用灯笼,每家都挂上灯笼,这样天上的神仙就以为人间被烧了...所以就留下了看灯会和挂灯笼这么一个习俗。
猜灯谜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所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代表着喜庆、红红火火。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每到元宵佳节,人们都会组织一群人来踩高跷表演,来增加节日的气氛。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的寓意和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的意义元宵节的意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里有很多地方可以组织人们最熟悉的元宵节和元宵节。
节日期间吃饺子的习俗是在宋代左右形成的。据记载,唐代元宵节吃了“茧”和“圆角”。在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是唐元的前身。宋代周必达写的诗《沸腾的浮子》中有“星灿乌云,珠荡在浑水中”。
元宵节期间吃元宵的民间习俗。元宵节由糯米制成,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馅的。塞满豆沙,糖,山楂,各种水果原料等。食用时可以煮,炸,蒸或炸。最初,人们将这种食物称为“福圆子”,后来又被称为“唐端”或“唐圆”,甚至到明代,“元宵节”的名称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特殊汤圆的名称类似于“团圆”一词,意思是团圆,象征着整个家庭的团圆以及和谐与幸福。人们也想念失散的亲人,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