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饼起义传说故事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月饼起义传说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秋节月饼起义传说故事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中秋节是什么意思
团圆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源于唐朝早年,从唐朝开始到清末一直都是受到人们推崇的节日,随着历史更迭,中秋节开始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有什么讲究
1、忌房事。每月十五,男女那点事都要注意。八月十五更是要谨慎当着圆月做那点事,室外、野外禁忌。从中国的传统观念说起,男属阳,女属阴。而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是月廓亏空之时日。月属阴,也就是所谓的阴虚。
2、野外活动要辟邪。这天野外活动的人,可以带红绳,或穿红色内衣出行,禁忌做与鬼神相关的事情。因为这日,阴气最盛。
3、身体虚弱的人要避月。正在生病、流过产或其它失意、运势弱的人,当日以避月为好。
4、男子不叩拜月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秋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谓月亮属于太阳,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妇女(包括女孩)拜月。
5、忌果饼不圆。中秋节全家应聚在一起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吃了能使全家不离散,为了团圆祭月的果饼必须是圆的,即使把瓜果月饼切开来也必须是月牙瓣的莲花状。
6、民间还有其它比如不能用手指月亮,不能让额头被头发遮住等忌讳。
中秋节寓意什么
1.团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