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为什么不是同一天?
在我国北方地区,小年大多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区,小年大多是腊月二十四。也就是说,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和明天(农历腊月二十四)都是小年。这是什么原因呢?小年的习俗又有哪些讲究?
为什么北方小年二十三,南方小年二十四?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由于皇帝举行祭天大典需要提前好几天准备,并需要注意许多事项,因此如果再在腊月二十四举行一次祭灶典礼,就会导致开销过大,并且可能因为时间匆忙而无法充分准备。
因此,为了“节省开支”和简化事务,皇帝在腊月二十三祭天时,会顺便一并进行祭灶的仪式。这样做不仅方便了皇帝,也让文武百官能够一同参与祭灶的活动,所以也会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但民间保持不变,所以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后来形成了北方地区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传统,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则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民间还有“官三民四疍五”的说法,“疍”指疍民,即沿海一带的渔民。疍民因为长年在水上生活,不事农耕,在相当长时期曾被称为是“贱民”,所以他们过小年就会比普通百姓再推迟一天。
小年的习俗1:祭灶神
灶神,俗称灶王爷,在中国古代人们信奉的神灵中,灶神的地位非常高。相传他是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同时也是厨房之神,负责监督人们的善恶功过,并定期向玉皇大帝汇报。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就有了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神的习俗。
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神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其监察的一家人的善行和恶行。玉皇大帝会根据此,来安排新一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灶神仪式,来恭送灶王爷,也是希望灶神能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小年的
习俗2:扫尘土过年象征着辞旧迎新,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从小年开始,一直到除夕,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作“扫尘日”或“迎春日”,意味着在家中进行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会拆洗晾晒被褥,清洗各种器具,扫去尘土,并将不需要的东西整理在一起处理掉。
小年扫尘土,除了是打扫卫生迎接春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寓意,代表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将过去一年不好的一切都扫地出门,留出空间来迎接新的福气和财气,给新年添福添吉祥。
小年的
习俗3:剪头发民间有句老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相传在旧时候,剃头匠腊月二十三后就会回家过年,再加上传统观念认为正月不宜剪头发,因此人们会选择在小年这一天理发。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小年的来临,意味着离过年只剩几天了,新的一年即将拉开序幕。人们会以全新的整洁面貌,清洁自身,虔诚地祭灶神,以此迎接新年的到来。小年时剪发,更寓意着从“头”开始,意味着洗心革面,给新的一年开个吉祥如意的好头。
小年的
习俗4:贴窗花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过年的气息会逐渐浓厚。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人们用各种红色的、象征喜庆的饰物来装扮过年,其中就包括窗花。在小年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开始准备贴窗花来装饰屋子,以烘托过年的气氛。
窗花的颜色多为红色,样式多种多样,包括生肖类窗花、吉祥富贵花类窗花、福字窗花以及体现民间生活场景的窗花等。这些窗花的特点是将吉祥的事物和美好的愿望结合在一起,寓意着为家人祈福。
小年的
习俗5:吃灶糖灶糖,即麦芽糖,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根据形状不同,灶糖有长条的“关东糖”,也有扁圆的“糖瓜”,还有带芝麻的和不带芝麻的之分。灶糖的特点是味道甜美,而且非常粘牙。
小年吃灶糖,寓意着粘住灶神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和吉祥话,从而赐福给家庭。这样,来年家里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民间有一句谚语:“二十三,糖瓜粘”,正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描述。
小年的
习俗6:吃团圆饭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如果条件允许,人们会全家团聚在一起,享受一顿热闹的团圆饭。同时,大家也会开始商议过年要准备的各项事宜。因此,这顿团圆饭也被人们称作除夕年夜饭的缩小版,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小年团圆饭的餐桌上,菜肴的寓意要以吉祥为主,常见的有鸡肉,寓意大吉大利;鱼肉,寓意年年有余;大虾,寓意红红火火等。小年团圆饭,除了吃的是团圆寓意外,还象征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和期待。
小年到了,愿你放下所有的烦恼,以快乐的心情迎接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