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老黄历 > 24节气 >

冬至节气物候特征是什么

时间: 广辉 24节气

说起冬至人们可能最熟悉的就是在冬至的时候,北方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而在冬至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至节气物候特征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节气物候特征是什么

冬至节气物候特征是什么

冬至第一候:蚯蚓结此时众多蚯蚓交缠在一起,结成块状,缩在土里过冬。

冬至第二候:糜角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种,鹿是山兽属阳,糜是水泽之兽而属阴。夏至一阴生,故鹿感受阴气而解角;冬至一阳生,故糜感阳气而解角。

冬至第三候:水泉动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阳气引发,开始流动。

冬至的由来简介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的由来传说有很多种,传说最多也最可信的是,冬至起源于汉代,但发展兴盛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相传至今。汉朝以冬至为“东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东”,这一天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假期,要放假休息。《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很隆重的。而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和皇帝一起庆祝。

冬至三候解释

一候水始冰

在北方,强冷空气阵营极强,经常南侵,产生大风降温还伴有雨雪天气寒流。一般地,冬至一过,在我国就渐渐进到严寒季节。而这时,在北方,水一般已经能够结成冰了。记忆里,无数冬日的早晨,凝固在工程及其绿色植物里的露珠像魔术表演一样变成了各种各样外形的冰棱、冰碴,全透明晶莹,颇有趣味;而睡觉之前,孩童们最喜欢在院子里放入一桶净化水,待早晨起床,拿出那清亮的冰块儿盘玩。也有不谙世事、顽皮的孩童将冰袋放进口中,咬得“嘎嘣”直响。在冬日,小小冰块儿为孩子们产生无限大快乐和开心。

二候地始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冬至之际,就是冷冻之始。这时,北方丰收早就完毕,开阔的原野上,裸露出一片片红白的土地资源。一场雨出来,通过霜降,土壤的表面常常会出现一层薄冰,脚踩上去,“嘎吱”直响。可不要小看了那很薄的冰面,它们都是在包囊并守护着土壤。由于土地资源是民生之本,有了这个,大家才可以辛勤耕耘,才会粮种,有饭吃。所以被冷冻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在以它本身的形式劝诫大家:地冻将息,如同人之将省,以贴近生活而博采众长也。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就是指野山鸡一类的大雕,蜃为大蛤。冬至后,野山鸡一类的大雕便不常见了,而海边却能够看见机壳与野山鸡线条、色调相近的大蛤。因此,古代人觉得冬至后雉便成为大蛤了。这个说法充斥着想像且富有戏剧化。古时候,因为高新科技比较落后,大家只有凭想象力和猜想来描述自然界中的诸多状况。实际上,冬来,冬候鸟北迁,降水降低,海面与江河的水位线可能就相对应减低,因此,大家便经常还可以在外露的海滩上看到大蛤了。

冬至的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 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吃什么食物

1、饺子

冬至到,吃水饺!饺子是冬至不能少的食物之一。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很多地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馅多种多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喜好。不过在冬至这天吃的饺子,大多数人会选择羊肉馅的。理由是羊肉性温热,冬至吃可起到温阳作用,帮助机体驱寒,还有温养脏腑的作用。的确,在大冬天应适当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葱、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有助于温阳保暖,利于养生。不过,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况,则不宜过度食用温热食物。

2、汤圆

关于冬至日的饮食,南北方习俗不同,北方通常要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惯。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讲究一些的要吃“四式汤圆”。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3、鸡蛋挂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吃冬至面是安徽北方过冬至的习俗。“冬至面”,俗称“挂面”,是面食其中之一,系当地人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手工挂面制作非常讲究,均以上等小麦为原料,配以精盐、鸡蛋等天然原料,经过和、醒、盘、挂、拉等8道工序,伴随半天时间的运作最终成型。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4、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5、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1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