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老黄历 > 24节气 >

大寒古人们要做哪些事情

时间: 淑娟 24节气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今天小编整理了大寒古人们要做哪些事情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寒古人们要做哪些事情

大寒古人们要做哪些事情

答案: 采集冰块

解析:古代是没有制冰的技术的,古代富裕的家庭和皇室都是有专门的冰窖用作储存冰块,在大寒河里上冻的时候,命人收集冰块,以用作在夏天使用,炎炎酷暑,是很需要冰块解暑的。

大寒节气采集冰块从什么时候开始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大寒时节正是“三九天”时期,正所谓“三九、四九冰上走”。古代没有冰箱,后来即使用硝石制冰也没法普及,所以古人一般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采集冰块存入冰窖中,夏日就可以取出来使用了。寒日采冰的做法从商周一直延续至明清,周代采冰在腊月初,明清采冰在大寒前后的三九天。

大寒古人怎么过冬

1.火墙。古代没有暖气,但可以靠“火墙”来实现房屋采暖。火墙是一种内部中空的墙体,冬天可以在里面放上柴火,然后把墙烧热使得整个屋子都变得暖和。

2.古人保暖衣服。在古代,没有暖气,人们只能靠保暖衣服来度过寒冷的冬天。古人常用的保暖衣服有貂裘、狐、虎、豹、熊、犬、羊等。这些衣服不仅能够保暖,还能彰显出身份的高贵。

3.凉屋。古代没有暖气,人们只能靠凉屋过冬。凉屋通过水流转动扇叶,扇叶产生的风从水面吹向屋内,达到降温的作用。

4.喝酒。喝酒是古代没有暖气时过冬的好方法。中国人喜欢喝酒,一年四季都在喝,喝酒不仅能够直抒胸臆,摆脱暂时的愁苦,还能身体发热抵御寒冷。

5.毛皮取暖。毛皮取暖是古代没有暖气的冬天过冬的一种方式。清朝皇室原属于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非常寒冷,毛皮具有保暖的效果,因此成为皇室贵族的最爱。

6.温室殿。在古代没有暖气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温室殿来过冬。温室殿是用花椒等材料捣碎成泥,涂在墙壁上制成保温层,再挂上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

7.古人方寒饮食。在古代没有暖气的情况下,人们主要依靠寒饮食来度过冬天。古人喜欢吃大补的营养品,如人参、鹿茸、狗肉炖着吃。冬天人体消化功能活跃,胃液过多,饮食量大增,这有助于抵御寒冷。

8.镂空三兽足熏炉。古代没有暖气,冬天靠镂空三兽足熏炉过冬。镂空三兽足熏炉是一种铜或锡制成的扁瓶,里面灌上热水,可放在被子内暖脚,与现代的热水袋类似。

大寒节气古人习俗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光匆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如约而至。

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准备迎接农历新年

大寒同小寒一样,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从时间上看,大寒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也就是说,大寒时气温很低,冰可以一直冻到水中央。

“大寒时,通常是进入‘四九’时节。古代,冬季农活比较少,人们发明了一些游戏,比如九九消寒图等等,来消磨时间。”安德明说。

上述“消寒图”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即染梅与填字。例如,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在饮食方面,作家刘一达曾表示,记忆中的老北京人喜欢在大寒前后吃冰柿子跟冻酸梨,“也会邀三五亲朋,围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素来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该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忙着为迎接农历新年做准备——腌腊肉、备年货,再添置些新衣服。

“扫尘、贴年红等过年前的一些活动,它们出现的时间正好和大寒在时间段上有重叠之处。其形成和这个节气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丰富了大寒的文化内容。”安德明称。

二十四节气里的文化与常识

过去,根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人们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在立春时“咬春”、也会在大寒时观赏梅花。

有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

此外,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养生常识,也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要求尊重自然,这在今天仍然适用。

“传统养生观念讲究‘秋收冬藏’,这也提醒人们,大寒时节到来,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冬天尤其要休养生息,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安德明表示。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与节气相关的习俗,有的会得到加强,有的会渐渐淡化。同时,从一些迹象来看,新的习俗也可能会慢慢形成并日益普及,“而人们对新习俗的接纳,往往也是出自对大寒等节气文化符号的认可。”

大寒节气的含义解释

大寒节气的含义要和小寒节气一起了解。古籍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这个“月半则大矣”便是大寒节气。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输电线路、水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 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黄河以北地区)。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1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