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老黄历 > 24节气 >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

时间: 吴泽 24节气

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意味着寒冷的冬天真正来临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养生六大原则,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

一、定时起居

冬至时昼短夜长,应适当调整睡眠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晚起,最好是天亮后再起床。如果是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起床时间不宜过早,建议7点以后再起。要做到缓慢起床,醒来后立即起床,否则会引起血压急剧升高。想要外出活动,应等待阳光出现后。

二、注意保暖

冬至时节,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温度会明显下降,需特别注意保暖。身体暖和,气血才能更加畅通,避免各种疾病发生。保暖要注重头和脚,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缓慢且少,皮下脂肪很薄,一到冬天特别容易出现脚凉现象,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抵抗力。所以冬至时节要特别注意脚保暖,尽量穿厚一点的袜子和鞋子。

三、多做运动

冬至养生不能少了运动,每天坚持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也能改善身体代谢,增加血液循环。不过运动时间不宜过早,建议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去锻炼,此时体内阳气升发,运动效果会更好。尽量以户外运动为主,可在阳光较好、风小的时候外出运动,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内。

四、保持愉快的情绪

冬至养生情绪也很重要,良好的情绪会成为很好的养生药物,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也可提高抵抗力,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肝气郁结,减少生病几率。

五、食补温肾

冬至气温越来越低,所吃食物应以温性食物为主,如鸡肉、牛羊肉、鲫鱼等。这些食物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为身体补充能量和热量,且其他营养元素也很丰富,是冬至进补的佳品。不过过多进食温补类食物容易导致上火,因此要注意适量食用。也可选择具有滋阴益肾效果的滋补类食物,如黑枣、木耳、黑豆、甲鱼、芝麻等。

六、药补要对症

身体过于虚弱者,冬至可选择药补,但需辨证用药。部分人习惯用膏方进补,但是膏方进补的适宜人群多为免疫力低下者和慢性病患者,普通人无需进补膏方。且膏方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使用,如自行购买,在不对症的情况下服用,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冬至的传统习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2、吃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3、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4、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冬至的由来是什么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冬至时节开什么花

冬至期间开花的植物有梅花、山茶花、水仙花、报春花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气温较低,且雨水较少,是梅花、山茶花、水仙花、报春花等植物的花期,这些植物会在冬至期间开花,为寒冷的冬天带来一抹生机与活力。

冬至应该怎么养生

起居:冬至应该早睡晚起,一般建议在晚上10点左右休息,早晨6点左右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冬至应该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黑木耳、芝麻等。此外,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清淡,也能起到养生的作用。

运动:冬至应该适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心理:冬至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朋友交流,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

1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