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老黄历 > 24节气 >

惊蛰节气的习俗有什么

时间: 枝寅 24节气

惊蛰是属于我国春季当中的一个节气,而在惊蛰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传统民俗习俗,那么你知道惊蛰节气的习俗有什么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惊蛰节气的习俗有什么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要吃梨

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惊蛰要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要抒发内心不忿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

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到的“小人”,还有所谓的“小三”等。

惊蛰气候

气温升高雷雨渐多

转眼之间,雨水节气已经来到尾声,明天开始就是惊蛰节气。别以为告别了"雨水",降雨就会少了,惊蛰节气也是岭南地区一个多雨的节气,而且跟前段时间淅淅沥沥的春雨相比,本节气强对流天气来得更加剧烈。

对于广东来说,中部地区的初雷平均恰好发生在"惊蛰"前后。广东北部虽然气温比中部低,可是早在"雨水"节气就可能出现初雷,这是由于当地多山,在春季空气的上升运动往往比中部强烈,又容易受到高空南支西风小槽的影响,诱发不稳定天气。从降水量看,倒是与上个节气接近,平均降水量在35毫米左右。

雨水和惊蛰虽然是两个相邻的节气,从气温来看,到此时却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转折。从广州来看,常年惊蛰节气开始气温明显上升,比雨水节气平均气温上升2.2℃,达17.7℃,最高气温大多超过20℃,节气平均最高气温达21.6℃。

一到春天,人们总是把"倒春寒"挂在嘴边,但在气象部门,"倒春寒"有着非常明晰的划分标准。"倒春寒"的标准是这样的:凡中南部从3月11日起,或北部从3月21日起,出现3天或以上的低温阴雨过程,就算是一次倒春寒过程。持续3~5天的称为"轻度倒春寒",持续6天或以上的称为"明显倒春寒"。"惊蛰"节气里全省各地进入了早造播种育秧大忙。"倒春寒"天气如果持续时间长,气温低,可能造成烂秧。

雾和雷雨大风也是本节气有机会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气温急剧上升,潮湿空气变得极其不稳定,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冲击,加上复杂地形的影响,就容易酝酿一场由大雾到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甚至冰雹的恶劣天气过程,对内河航运以至公路行车安全,都会构成极大的危害。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粲然而花华。惊蛰时节,蔷薇科的植物如苹果花、桃花、蔷薇、樱花等纷纷盛开,其中桃花和樱花是最明艳的存在。

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鸟出而鸣啼,春暖花开之庆也。

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节气有什么特征

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惊蛰的含义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晚的地区。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