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孟知祥简介(孟知祥是明君还是昏君)
同光之末,庄宗(唐庄宗李存勖)罹祸,明宗(唐明宗李嗣源)入立,中原非复沙陀氏有也。
高祖(后蜀高祖孟知祥)雄据西蜀,肇造丕基,庶几乘时之英杰,议者辄以葭莩之戚,君臣之谊,责其不勤王,不谢罪,过矣。
若乃叱斩李严,不动声色,驱除董璋,举无遗算,克定东川,奄有山南,倘亦所谓天授威武者与。——吴任臣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幼时以知兵法,善弓马闻名,入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霸府为官,李克用欣赏孟知祥的才能,提拔其为左教练使,负责河东军的操练以及战法传习诸事。
孟知祥在左教练使任上兢兢业业,成绩斐然,李克用很是高兴,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孟知祥,以示优渥。
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长子李存勖袭爵晋王并接任河东节度使,成为河东军新的“话事人”。李存勖继位之初,外有朱温虎视眈眈,内有叔父李克宁携河东诸将阴谋叛逆。
关键时刻,孟知祥与李嗣源、郭崇韬、张承业等老臣竭力辅佐李存勖,粉碎了李克宁集团的阴谋,并打退了朱温的进犯,成功稳住了河东的局势。
李存勖坐稳河东后,提拔孟知祥为马步军都虞候,并听从孟知祥的建议提拔郭崇韬为中门使(相当于李存勖的秘书长,专司沟通内外,权力极大)。
因此孟知祥与郭崇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后来二人精诚合作攻灭前蜀打下了伏笔。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后唐庄宗。
李存勖将后唐的都城定在了曾经大唐的东都洛阳,以宣示自己是大唐的正统。
同时,李存勖将自己的龙兴之地晋阳(太原)升格为北京,并以孟知祥为北京留守、太原尹,孟知祥成为后唐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以自己的长子魏王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领6万唐军征讨割据四川的前蜀。
临行前,李存勖询问郭崇韬灭蜀后的镇守治理蜀地的人选,郭崇韬果断地向李存勖推荐了孟知祥。
当年九月,6万自凤翔攻入大散关,所过州县蜀军一触即溃,仅仅66天,唐军就兵临成都城下,前蜀后主王衍带领文武大臣投降唐军。
蜀地平定后,李存勖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镇抚蜀地。
灭蜀之战使得郭崇韬的威望达到顶峰,李存勖身边的宦官和伶人联手攻讦郭崇韬,李存勖听信谗言授意孟知祥到成都后将郭崇韬秘密处死。
孟知祥则劝说李存勖道:“郭崇韬是国家有功之臣,不应该杀他。等我到成都后观察一下,如果他没有异心便将其送回。”
可惜,李存勖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孟知祥的意见,直接派人到成都传旨李继岌,要其处死郭崇韬。等孟知祥到成都时,郭崇韬已经被处死,孟知祥只得一声叹息。
郭崇韬被杀后,蜀地出现了一阵动荡, 郭崇韬的嫡系将领康延孝反叛,攻破汉州(今四川广汉),孟知祥带领唐军经过艰苦战斗平定叛乱。
不久后,李继岌奉诏率征蜀唐军主力班师回朝,孟知祥留守成都,抚平战乱,安抚前蜀遗民,蜀地情形逐渐恢复正常。
同光四年四月(926年),中原发生剧变,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李继岌也在渭南被叛军杀死,李存勖留在洛阳的子嗣也大多被乱军杀死,李存勖一脉近乎团灭。
不久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作为李克用的女婿、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对李存勖非常忠诚,但对李嗣源就“不感冒”了,相对于李存勖的根正苗红,李嗣源继承大唐正统,显得多少不伦不类。
于是,孟知祥逐渐萌生了据蜀称帝的念头,暗中训练兵士,积蓄实力,还增设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
由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亲信统领,并拒绝向中原缴纳贡赋,实际上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
面对孟知祥的行为,李嗣源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长兴四年(933年)二月,李嗣源任命孟知祥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
并正式册封孟知祥为蜀王,以示拉拢,在李嗣源的“软刀子”下,孟知祥也不好意思直接称帝了。
同年十一月,李嗣源去世,孟知祥失去了最后的制约。应顺元年(934年)正月,孟知祥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是为后蜀高祖。
与此同时,后唐再次爆发内乱,孟知祥趁机劝降了忠于后唐的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至此巴蜀之地尽属孟知祥,后蜀的国势臻于极盛。
同年七月,孟知祥在成都病逝,时年60岁,在位只有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