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深度好文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影响海内外,众多名人都是他的粉丝,比如国父孙中山、半个圣人曾国藩、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等。

500年后他的思想越来越火,可见经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验证,下面带来王阳明经典的十句话,一起学习成长。

第一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生当中多次剿匪的王阳明感叹道:“要消除内心的欲望比消灭山中的土匪还困难”,也许他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修心是要发大功夫的。

第二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个人知道了就已经是行动了,行动了做到后才是真正的知道。他说知道和行动是一回事,不可以分开看。不知道就开始行动是瞎子摸象;知道了还无法行动,其实你还不知道。

第三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我们必须时时致良知,达到内心清净光明的状态,这样的话才能做好事情,取得成效。

不然状态不好的时候,身体气血是不通畅的,要么你无法行动,要么行动起来效果不理想。

王阳明建议我们:不要逃避负面情绪,勇敢的面对它,与它待在一起,过不了多久它会自己流走。

如果抗拒它,它会形成气流藏在身体里,这样损害健康。

第四句、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我们的心应该保持如如不动,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这样就不会处于被动状态。

如果被外在的事物影响心情,就可能发挥失常,无法对当下做出最合适的回应。

王阳明说一个人清净的时候才能把现状看得明明白白,活在觉察中,所谓无欲则刚,以不变应万变。

第五句、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混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如果饿了就吃些东西,如果困了就睡觉,修行就这么简单,这有点大象无形的味道。

我将这些告诉天下人他们都不信,却去外面不断地找神仙学习。王阳明说修行就是活在当下,心无杂念,一次只做一件事。

问题是大部分的人做不到,我们做着这个的时候想着那个,这样活在当下的品质大大降低了。

也许说不在乎你做什么,在乎你的境界到了没?

第六句、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

人的心是不断变化的,不会像镜子一样永远干净,这样才能体验感受,不然就变成开外挂打游戏了,没有感觉。

要知道明亮的镜子和嘈杂的灰尘是一样的。如果你有分别心,说明你没有从最高境界来看。每个人的状态就像一个圆圈,上下波动是自然现象。

不要想着一成不变,一味的打坐求一个安静。如果坐下来身体不动,心里却在胡思乱想,这没什么帮助。

如果死守着不动心变成了一种“僵尸状态”,这不是活人该有的样子。

第七句、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说:外在世界是你内在的一种投射,也就是你有什么样的认知,这个世界就呈现出什么样子。它对别人的呈现可能不同,因为别人的认知和你不一样。

所以你的认知就是你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说要有正见。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其实是一个意思。

第八句、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学生只喜欢打坐处在安静中,而不用格物致知工夫。如果这样,遇到事情就会焦虑不安,心态崩溃。

人需要在具体的事上修炼,真刀真枪的,直面恐惧和负面情绪,这样才会变得强大,做到静与动时内心都很安定。

第九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天泉证道》时提出的心学巅峰之作,王阳明告诫弟子:不要给我再改动一个字了。本体的自性是无善无恶的,开始分别的话是人的意识在起作用。

良知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它会通过感觉告诉你如何行动,体验负面情绪回归清净平和后,就回到了良知的状态,格物就完成了。也就是人心归其正即道心。

第十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个是王阳明生命结尾时说的话,表示自己想说的已经说完了,有生之年讲学中已经说全了,没什么东西可留下的。

或许王阳明是说:一个赤子之心的人,行事磊落,无愧于心,不用多说什么,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

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