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越剧演员袁雪芬个人简历介绍(深情付诸于越剧的经历)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2011年2月19日,在上海的一所私人寓所,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怀着对越剧的不舍离开了人间,享年89岁。

我们北方大部分人,对南方越剧不太了解,因为是方言演唱,吴侬软语,很多人也听不懂。因此,对袁雪芬可能也不太熟悉。

而我却对越剧痴迷,各种流派都很喜欢,尤其是对袁派创始人,袁雪芬出演的越剧情有独钟。

袁雪芬,浙江绍兴人,工青衣、闺门旦。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越剧代表性的传承人。

她1933年入行,期间演出越剧,并大刀阔斧的对越剧进行改革。她演出的剧目,大多都表现出爱国、正直、善良和高尚的一面。

解放前,周总理看了她的戏以后,就让我们党很多同志帮助她。使她逐渐的走向了进步的道路。(故事片电影《舞台姐妹》春花,即为袁雪芬的原型,展现了这一面)

袁雪芬作为旧时代的演员,出污泥而不染。当时的反动势力以为她是红色演员,因此成了国民党特务的关注对象。

最让人注目的是“粪包事件”,因为她编排上演了 抨击封建社会的越剧《祥林嫂》,被多次要求停演,而袁雪芬不屈服于恶势,在回家的路上,被特务甩了一身的大粪。

当时在上海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并为之愤慨!

越剧《祥林嫂》是根据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改编而成。是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里程碑。

从1946年,到1962年,袁雪芬经常的翻看原著,不断地打磨和修改,使得祥林嫂这个人物有血有肉,让人观看后十分震撼,同情心油然而生。

1948年《祥林嫂》搬上银幕,从此,陆续在全国公演。六十年代电影院还放映过。

因为父亲在电影院工作,看电影十分方便。我看《祥林嫂》是在小学,因为越剧唱腔不懂,但是有字幕,因此也能了解大概。

那时候还没有看过鲁迅的原著,因此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不够。当然也不是看热闹,情绪的变化也是随着剧情而起伏。

祥林嫂丈夫死了,婆婆要把她卖了还债,给小叔子找老婆,祥林嫂出逃,跟着着急;祥林嫂在鲁府打工,跟着高兴;祥林嫂被卖到山上与贺老六成婚,跟着担忧。

贺老六死了、阿毛被狼吃了,跟着痛哭。

袁雪芬细腻的表演,情感的倾泻,唱腔的浑厚,朴实深沉的塑造,人物刻画的真实,让人入木三分。

后来长大了,我看了鲁迅的《祝福》,对祥林嫂有着进一步的理解。

我最喜欢《祥林嫂》的三个个剧情的唱段,情感至深,引起共鸣。

一是,嫁给贺老六,祥林嫂不服,结婚那天和贺老六的的对唱:《听他一番心酸话》。

二是,她二进鲁府,怕死后到地狱被小鬼分割两半,给两个死去的丈夫,决定捐门槛自救的那段:《千悔恨万悔恨》。

三是,最后被赶出鲁府,几年后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她在鲁府门前唱的《抬头问苍天》。

尤其是《抬头问苍天》,袁雪芬以苍老踉跄的神态,悲悲切切的音韵、嚼穿龈血的恨意,如泣如诉的控诉,让人心情起伏跌宕。

恨不得一起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呐喊,恨不得立即砸碎这万恶的旧社会。

以后看了其他越剧演员演出的《祥林嫂》,艺术水准也很高,但是与袁雪芬的《祥林嫂》相比较,自己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一点,这可能是因为阅历不同的缘故。

袁雪芬的代表作还有很多,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此片获得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1955年缅甸总理授予她金质奖章。

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5——1955影片奖”等荣誉;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袁雪芬的越剧《西厢记》,里面有许多唱腔很优美,唱词很诗意。如:《琴心》《夜听琴》等。我十分喜欢,经常上网观看收听。

袁雪芬是越剧改革的领军人物。在旧社会,因为老艺人没有文化,越剧剧目是靠口口相传。

四十年代末,袁雪芬受话剧的影响,逐步规范完善了越剧剧本、导演和舞美。使得越剧在观众眼里,耳目一新,更加完善。

在表演上,除了吸收话剧从人物出发,从内心的实验出发,而且借鉴了昆曲的载歌载舞,形体动作和身段的优美,使得越剧赏心悦目,更加优美。

改革开放后,袁雪芬在任上海越剧团团长期间,和退居二线后后,培养了一大批中青代演员,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传承和发展了越剧事业。

袁雪芬一生深情,献给了越剧事业,她对越剧的贡献及创作的优秀作品将传世永留。

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