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朱元璋是汉族的吗

时间: 淑娟 历史杂谈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众多,算上未曾统一的政权就更是浩如烟海,在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中,没有一个人的出身比明太祖朱元璋更加低微,今天小编整理了朱元璋是汉族还是回族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是汉族的吗

朱元璋是汉族还是回族

朱元璋是汉族。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之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朱元璋之后是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之长子,即位后改年号为建文。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发展农业、加强官员的考核等。然而,他的政策并未得到所有官员的支持,最终在1402年被其叔朱棣推翻。

对朱元璋的评价

对朱元璋的评价,世人的说法有很多种,直到今天为止,把这样的东西集中起来看,对他有称赞和尊敬也有唾骂,甚至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无论如何,朱元璋的传奇以及其军事经历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第三位,作为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具有充分的理由,并且他在治理国家时做出了很大的功绩。

对于朱元璋的否定性言词,譬如把功臣给杀掉和所谓的文字狱事件,但是在这我们就先来谈一下朱元璋他所做下的功绩,以彰显朱元璋的伟大。

明朝太祖朱元璋的妃

周氏,其身世己不可考,明太祖朱元璋的妃。

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己未,公元1379年)四月初九,周妃生下明太祖第十八子朱楩。第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周妃又生下明太祖第二十子朱松。此子为人谨慎,聪慧机敏,博览群书,通古今。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公元1391年)四月十三日,朱楩被封为岷王,朱松则被封被了韩王,其在王位十七年,未就藩。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年),朱元璋为了安抚刚刚征服的云南,令朱楩就藩云南。

明惠帝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八月,朱楩因受西平侯沐晟控告,而被罢免为庶人,改居漳州。

明成祖永乐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五月初一,明成祖恢复朱楩为王。后来,因朱楩不尊王法,擅收诸司印信,杀戮吏民,再次被成祖罢免。虽然不久又被成祖恢复,但其习性还是不改。

明成祖永乐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十月二十日,周妃的小儿子朱松病逝于南京,时年28岁,追谥为韩宪王,葬于南京近郊。

明成祖永乐六年(戊子,公元1408年),朱楩第三次被罢免。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公元1424年)十月二十四日,朱楩被移居武冈,住在州府的公寓中,很久以后才允许重建自己的王府。

明代宗景泰元年(庚午,公元1450年)三月二十九日,朱楩薨,享年七十二岁,为其上谥号为‘岷庄王’。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

1、徐达(1332—1385)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达这个名次估计没什么争议,他追随朱元璋很早,也具有大将之才。不过尽管徐大将军战功赫赫,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可是他在谋略上并是太出众,得意之笔也不多。

2、常遇春(1330—1369)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常遇春之勇猛在明军系统中无出其右者,但有时候也似乎有些蛮干。他几乎不读书,其实也没什么得意之笔,虽然史书上说他“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但还是有过誉的嫌疑。有将才而无帅才吧。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

3、李文忠(1339—1384)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很受重用,文武全才,且有勇有谋,很得老舅的真传。

他的的确确是有几次还算得意之笔的,比如1365年诸全新城之战以少胜多,1369年大同附近破元将脱列伯,以及1370年袭破应昌。这几战不光是赢得漂亮,关键是都有李文忠的“谋战”在其中。

傅友德

4、傅友德(?—1394)

勇猛、智略与常遇春差不多,就是活得长,平四川时立下头功。在洪武十四年率兵30万众扫定云南时,可谓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

在时人的眼中,一向沉默寡言的傅友德之骁勇仅在常十万之下,其“喑哑跳荡……每战必先士卒”,而“多谋恤众”又过之,可谓兼有徐、常二人之优长;更幸运的是,傅友德虽身被百创、九死一生,然终能苟全性命,其“英风壮采,猛夺雄貔,出奇制胜,料敌如神,铁骑长驱,横金千里”,终于成长为一代战功赫赫的名将。

5、冯胜(?—1395)

能力并不是特别出色,不过资历较深。他本是一位读书人,后来战功也算不小。

其他名将基本上都没打过败仗,惟独冯胜有两大败笔:一是1360年龙湾之战时,他奉命追击陈友谅败军,结果被张定边击退;另一次是1366年时的高邮之战,冯胜误中守军诈降之计,死伤一千余人,结果被朱元璋从前线召回打了一顿,并且罚他步行回前线。

还有两次不太光彩的记录:一是1369年,朱元璋命他在西北留守,可是他却率大军私自溜回南京;二是1387年,在招降纳哈出时,冯胜竟与自己的女婿、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发生纠纷,结果导致他的帅印被夺,从而交到了副帅蓝玉手上——这就为蓝玉在第二年深入草原建立奇功提供了可能。

6、汤和(1326—1395)

汤和(1326~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待汤和病稍好一点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坐车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夏天农历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7、邓愈(1337—1377)

1337年(至元三年)农历二月十五,邓友德(后来的邓愈)出生在虹县龙须里(今泗县大路口乡大营村)。他的父亲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

儿时的邓友德聪慧好学,稍微长大就怀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元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1353年(至正十三年),邓顺兴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中箭身亡。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不久,邓友隆病逝,于是16岁的邓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

邓友德每次作战时都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冲锋陷阵,军队之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

1355年(至正十五年)春,邓友德率所部万余人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封邓友德为管军总管,改名邓愈。能力还行,资历较深。可惜死得比较早。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

8、蓝玉(?—1393)

能力还行,但资历较浅,后来慢慢熬成了大将。早年的蓝玉并不是太冒尖,而且说来也没什么得意之笔,确实没啥可替他吹嘘的。

按照历史记载,他的捕鱼儿海大捷,功劳有一半是要与王弼分享的,因为正是王弼的坚持和劝说,才让准备退兵的蓝玉一举创造了奇迹——换了冯胜、傅友德等人,其实也是一样可以创造奇迹的。

9朱文正

朱文正,父南昌王朱兴隆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谢翠英是徐达妻谢翠娥之姐,元朝末年军事人物。“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但受到朱元璋的猜忌,并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其子封靖江王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

10沐英

沐英(1344-1392),明朝开国名将。字文英,朱元璋义子,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征讨吐蕃。洪武十三年第三次北伐中,以主帅职务大败元军。洪武十四年第四次北伐中,率西路军连败元军,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明攻云南之战中,以副帅之职屡败元军。其镇滇10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对西南安定做出杰出贡献。封黔国公,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享太庙,塑英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庙。为明朝统一和稳定征战三十年,功勋卓著。

1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