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什么叫“客观”?每个人的客观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比如在美粉眼里,美国人说的一切都是对,这就叫客观。在精日眼里,抗战是不对的,这就叫客观。那么,李鸿章是什么人呢?我的客观回答就是:过远远大于功的人。
李鸿章给中国留下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现,即李鸿章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李鸿章的精神核心就是:失去民族自信下的一切皆可抛
李鸿章生于晚清,在农业文明、儒家文化洗礼下,他保持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一些概念。从儒家文化上说汉儒、唐儒、宋儒、明儒、清儒这五大儒中,宋儒对后世影响最大。
因此,宋朝皇帝和文人的“最大特点”——只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一切都可以抛弃的思想,后世儒人是被继承的。
李鸿章晚年的表象可以充分证明,李鸿章对于领土割让是没有底线的
包括梁启超先生在内的一些历史人物,因为不在历史进程的一线,加上一些现实原因,对于李鸿章的一些政策、主张是不明白的。
例如梁启超先生对晚年李鸿章在“辛丑年的所作所为”是有盲点的。比如领土问题。面对沙俄在“八国联军”中的入侵,李鸿章将整个西部、北部、东北的领土是完全对俄妥协的。
对于西北新疆李鸿章一直有“放弃”思维,结果被左宗棠打败,中国收回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为我们今天版图做了一大功劳。
但是左宗棠死后15年,李鸿章仍然看着中国领土那么大很生气,对于新疆、内外蒙、东三省李鸿章都答应了沙俄的基本要求。
要不是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坚决反对下,慈禧坚决要求下,李鸿章就命令杨儒签署协议了。
杨儒为了故意拖延时间,围绕着以《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为核心的各种协议版本坚决保住底线,就是不签署,最终装病拖延。如此,才让李鸿章的阴谋没有得逞。
那么,李鸿章的底线是什么?其实他比较满意的就是去除边疆的北宋。但是,我认为只要有利于他的荣华富贵,就是中国割到他老家城市的一个街道,他也是愿意的。
李鸿章思维在现在仍然被一些人继承、夸赞,但这些都是有历史和本身利益的存在
例如李鸿章生前特别喜欢“买买买”,这一方式也不能说错误,因为,当时我们的技术积淀不高,“买买买”可以尽快提高防御力量。
但问题是,李鸿章不应该出于权力斗争、党派利益和自身利益,在这一政策实行过程中对自主制造、创造的核心——福州船政局进行打压。
李鸿章的这一政策直接造成左宗棠去世后,福州船政局在技术上停滞不前、没有订单,直接造成民国后百年的军事技术落后。
至于他的功有什么呢?
其实很少,基本都是教训。例如一些学校和企业,但这些都是花的清政府的钱,李鸿章的最大贡献是把清政府的钱、中国的资源和政策给了这家企业,让这家企业利用清廷的业务获得生存。
其实就是“衙门企业化”。有的只是西方企业职位名称和表象,根本没有近代企业管理思维。
比如北洋水师,拿着清政府几千万两白银,打造了一个北洋水师,结果在自己“避战保船”战略下成了一堆废铜烂铁,留下的是教训而不是经验。
再比如李鸿章培养了一大批和自己一样的失去民族自信心、一心向西方完全复制的外交官,晚清外交官中干出维护尊严的人大多是和他关系一般的人,例如杨儒等人。
如果说非要说“主体是功劳”的就是对华人华侨的帮助是有的,例如对西班牙殖民地古巴等地华人华侨工作环境的改变等,做出过一定贡献。
对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建立也有过一定贡献。但是这些贡献如果和他的“过错”相比,其重要程度就低很多了。这就是客观看待李鸿章“过大于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