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的结局是好是坏(袭人最后被蒋玉菡抛弃了吗)
提起袭人,相信大多数人都对她背主求荣、诋毁黛玉深为不耻,而曹公对她的批判,更加的是一针见血:一床破席、一朵鲜花,将其一生的品行、最终孤苦的结局,描绘的淋漓尽致。
只是,袭人的判词和那副画,究竟是什么意思?却是一个让人难以猜测的谜底,我们先来看看她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温柔和顺”,指的是袭人的性格,温柔和顺,就如宝玉所说:你是一个出了名的至贤至善之人;
但宝玉说此话时,并无对她有夸奖之意,反而是怀疑晴雯、四儿等人的离去,同她有关;这,正如曹公这句话之前,加上“枉自”二字一样,包含的是满满的讽刺。
“似桂如兰”,自然说的是她的气质,正如袭人之名:花气袭人知昼暖。桂花、兰花都是极香之花。而将其用在人物的名字上,多指的她的美好品质,是对其人物的肯定;
就如,宝玉听见惠香之名,忙将其改为“四儿”:哪里又配的上这些好名好姓的?而袭人之名,却正是由宝玉所起,不知道这又该如何解释。
“优伶有福”,是预示袭人嫁给了戏子蒋玉菡,戏子本地位低下,而能娶到如袭人这样的贤妻,自然是她的福气,但为何又要加上“堪羡”呢?
最关键的一句是“谁知公子无缘”,对于这个公子,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此“公子”为贾宝玉
毕竟,袭人曾是服侍宝玉并极有可能成为她的小妾,只是最终离开了贾府。所以,“谁知公子无缘”一句,理解为贾宝玉,是有道理的;
但我们,从砚胭斋的批语来看,袭人嫁给蒋玉菡,是得到宝玉的同意的;并且,她在离别之时,还说过:好歹留下袭人。可见,宝玉对于她的离去,是非常平静而没有什么惋惜的。
第二种:此“公子”为蒋玉菡
对于这一种解释,其实更符合曹公的意思,毕竟,这是其判词的最后一句;宝玉同她无缘在前,袭人嫁给琪官在后,如今,这种顺序的改变,难道真是单纯的为了押韵吗?
但纵观众人的判词,却没有一人的判词出现过顺序的颠倒。这是不是说明了;此公子,并非是宝玉,而是指蒋玉菡。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蒋玉菡行酒令中,也能找到线索:
宝玉因冯紫英的邀约,而同薛蟠一同前往,在宴会上,出现了两个陪客,一个是戏子蒋玉菡;一个是青楼名妓云儿。随后,在宝玉的建议下,众人玩起了行酒令的游戏。
曹公的创作,向来喜欢于诗词之中,预示人物的命运,而琪官的这句酒令,正说的是与她有夫妻之情的袭人。
为何如此说?证据有两点:
第一:他唱曲的第一句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在《红楼梦》中,被称为“媚”的女子,只有袭人: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第二点:蒋玉菡所说的门杯
若说第一点比较牵强,那第二点诚然是实锤了。当蒋玉函说出:“花气袭人知昼暖”时,连薛蟠都听出了“袭人”二字,所以说,蒋玉菡说的这首酒令,正是袭人最终的宿命。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琪官所说的:
于是蒋玉菡说道: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当然,若按照这样的“悲、愁、喜、乐”的顺序来看,自然看不出这个酒令的意思,但若我们把这个顺序换一下,按“喜、乐、愁、悲”的顺序来看,便不难理解了。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这一句好理解,自然是女儿成婚的喜庆之景。“灯花”、“并头”都有成婚之意。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这一句,描写的是新婚初期蜜月期的甜蜜时光。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指的是,随着蜜月期的结束,因为经济的拮据,而让生活陷入了困难。但琪官为一得宠的戏子,有房有地,袭人嫁与他,怎么会为经济发愁呢?
对此,也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此时的琪官,已被忠顺王,弄的贫穷潦倒,早已没有当日的风光。
而最关键的是这最后一句,“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其中已经明确的说出了,蒋玉菡最终抛弃了袭人。只是,抛弃他的原因是什么?让人不好猜测。
听过有的朋友说,是因为他们夫妻二人在服侍宝玉、宝钗二人时,袭人又同宝玉好上了,琪官发现后,悲愤而去;
有的说,因为袭人被宝玉踢了一脚,口吐鲜血,加之她同宝玉云雨之时,做了太多的避孕措施,导致她失去了生育能力,成了废人,因此,琪官嫌弃她而去。
但无论怎么说,结局是肯定的,袭人最终,孤单一人;而一个女子,想要活下去能靠什么?不只有靠身体去换取生存的物质吗?所以她,终究成为了如多姑娘那样、如破席一般低下的娼妓。
其结局之悲,比含冤而死的晴雯,更惨百倍。或许,这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