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政治及军事制度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朝的政治及军事制度,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周朝的政治制度
周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封建制是周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主要特点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建立自己的军队、制定税收政策等。宗法制则是周朝以宗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强调血缘关系在政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在宗法制下,周王被视为最高领袖,掌握着祭祀、行政和军事的最终权力。礼乐制度则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而制定的,规定了不同等级的贵族在生活和政治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
在周朝,贵族分为三个等级,即诸侯、卿和大夫。诸侯是周朝的重要统治者,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卿和大夫则是周朝的官员,分别管理着国家的行政和司法事务。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制定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贵族的生活方式和礼仪。
此外,周朝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制,包括文官和武官。文官主要负责文化和经济事务,武官则负责军事和安全事务。卿士则是官吏的领袖。同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周朝还实行了“郡县制”,由周王直接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总的来说,周朝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同时也增强了地方势力,有利于各地方的独立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逐渐挑战了周王室的权威,最终导致了周朝的衰落和灭亡。
周朝的军事制度
周朝的军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世卿制”为基础的。各级军官,包括地位与贵族相对应的高级将领,都是由相应的贵族担任。在军队的核心部分,周王家与贵族子弟(即“王族”与“多子族”)组成了主力军。这些贵族子弟经过军事训练后,成为军队中的精锐力量。
周朝的军队建制分为军、师、旅、卒、两、伍六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兵力规模和统领官职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每军有12500人,由一名军将(卿)统领;每师有2500人,由一名师帅(中大夫)统领;每旅有500人,由一名旅帅(下大夫)统领;每卒有100人,由一名卒长(上士)统领;每两有25人,由一名司马带领;每伍有5人,由一名伍长带领。
在周朝,军队的招募主要依靠家族和宗族的方式进行。每个家族都需要派遣一定数量的武士参军,这种制度后来被称为“丁役制”。此外,西周时期的武器装备主要包括剑、戈、戟、弓箭等,其中剑和戈是主要的近战武器,戟则是用来对付骑兵的,而弓箭则是主要的远程武器。
周朝的军事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主要包括体能训练、武器使用、战术训练等方面。在重大的征伐中,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如果周王不亲自出征,则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总体来说,周朝的军事制度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既重视贵族子弟的军事才能和家族背景,也注重军事训练和纪律,为周朝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周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西周后是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再下面是秦朝。
周朝如何分为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名字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周朝为什么会形成战国
周朝初期,由于灭商以及东征的胜利,周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为同姓子弟,不过也有异姓功臣。利用册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叫他们作诸侯的卿大夫。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应该定期进行朝贡,还应该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这就是分封制,也为后来形成战国时期埋下伏笔。
到了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日益衰微,逐渐失去了对各诸侯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各诸侯国也不再听命于周王的指挥,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