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历史起源(皮影戏的起源传说)
几天前回老家乡下办事,路过一家小院门前,突然听到院内传出儿时熟悉的锣钹锁呐和古戏的唱腔声,瞬间吸引了我。
我好奇地朝院里望去,有3个8、9岁的孩子正在跟一个老大爷学习表演我们久违的皮影戏。
惊诧之余,毫不生蔬的走进了小院,递给老大爷一支烟。
这可是我们这代人儿时的最爱和精神寄托,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这样那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唯一业余消遣的就是十里八村哪家有红白喜事就请皮影戏班子唱几天戏。
或者放几天的露天电影以款待亲朋或乡里乡邻,再远的路程,我们也会成群结对前去看热闹助阵,几乎场场都是人山人海。
我和大爷聊了皮影戏的很多话题,感慨良久。今天我抽出时间,专门把我所了解的民间皮影戏的前世今生给大家祥细介绍一下。
让大家能够清楚地了解皮影戏这个民间文化瑰宝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她的历史渊源、发展和现状如何。
第一、皮影戏是啥?
皮影戏,是影戏的一种,又称“驴皮影”、“影子戏”、“灯影戏”;
皮影戏是演员手持用兽皮或纸板雕刻并施以彩绘的人兽形状,通过灯光照射在白色影幕上,随着丝弦锣鼓锁呐伴奏,通过演员的控制使皮影能歌能舞,演出一幕幕悲欢离合故事的戏剧表演形式;
皮影戏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
皮影戏是一种集绘画、雕刻、戏剧、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第二、皮影人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皮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都有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制作程序大致相同,一般都要经过:
〖1〗选皮(当地的牛皮、羊皮、驴皮、猪皮或其它兽皮)、
〖2〗制皮(去毛、去血、刮薄、药浸、涂油、荫干等)、
〖3〗画稿(设计图谱)、
〖4〗过稿(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拷贝、描绘在精选的皮面上)、
〖5〗缕刻(用二、三十把不同的雕刻刀分别在画好的皮面上去扎、去推、去凿、去刻,艺人雕刻大师的口诀是: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虚实要分清,暗线绘线功夫定……)、
〖6〗敷彩(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热制着色)、
〖7〗发汗熨平(脱水发汗、弹指点水、适温吸色)、
〖8〗缀结完成(从头到脚十一个部件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为便于表演,在不同部位分别装置3一5根活动签子,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上述8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极其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第三、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及传说
传说在2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病故去,武帝思念心切,时常神情恍惚,继而终日不理朝政,各位大臣对此都很担心。
一日,大臣李少翁出门,偶遇当街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在地上,画面栩栩如生。
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到夜里围起方帷,点起许多蜡烛,恭请皇帝端座帐中观看,武帝看后龙颜大悦,从此爱不释手。
这个被写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最早皮影戏的渊源所在,也为后来皮影戏的广为流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民间玩法和观感度成功吸粉无数
因为早期民间巨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皮影戏很快得以发展且队伍逐渐壮大。
在台前看皮影和在台后看皮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在台后看皮影操作,一个皮影人,要用5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的功夫绝妙高超,如行云流水般那样流畅,嘴上功夫也要了得,不间断的说、念、打、唱无一不能,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一个皮影演员通常要具备各种技艺,才能给观众一场声色观感都非常舒心、快乐的感觉。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一来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甚至相当于现今800万像素的高清画面效果了。
可见二千多年前,百姓是多么的喜爱这一艺术享受形式,皮影戏在当年以龙头老大的身份成功在全国迅速吸收铁粉、死衷粉无数。
第五、皮影戏的繁荣时代和艺术流派
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皮影戏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九人。
无独有偶,在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西皮影戏演出的实况。
后来经过宋、金、元、明的发展,皮影戏便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并在清代呈现出繁荣局面。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湖北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欢迎。
一句话,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州,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因我国地域辽阔,皮影戏在流通过程中逐渐把各地的地方腔调、表演形式、风俗爱好等熔入进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十种艺术流派。
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陇东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河南的罗山皮影戏、南阳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第六、皮影戏的现状、传承与发展
皮影戏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它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
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启蒙和先导。
近年来,由于现代影视艺术、新曲艺形式(如相声、小品、戏曲、脱口秀、马戏、杂技等等)、手机APP娱乐平台等的冲击,皮影戏的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与保护。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
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幸福的时光。
期盼未来它将以另外某种更加吸引人的方式,更高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继续带给人们欢乐、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从而永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