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体育健身 >

三伏天如何排寒湿

时间: 梓炫 体育健身

俗话说,“热在三伏”。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伏天如何排寒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伏天如何排寒湿

食疗祛寒

三伏天可适当吃些温热祛寒的食物,避免进食寒凉食物。羊肉、鲫鱼、山药、枸杞等都是温补的食物,烹饪时还可适量加些大蒜、生姜等调料,也可暖脾胃,去寒邪。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泡脚祛寒

人脚上有脾经、胃经、肝经、肾经等腑脏经络,三伏天通过泡脚可通经活络、温煦腑脏,调节脏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环,加速祛除身体寒气。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艾灸祛寒

艾灸是通过灸火的温热力及药物作用,对穴位进行刺激,温经活血,扶正祛邪。采用艾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温阳散寒。

刮痧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刮痧部位不要受凉。

喝热水

三伏天喝热水真的可以排湿寒吗,对此很多人都有疑问,其实是可以的。

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湿寒的。

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改善。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吃羊肉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

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运动祛寒

动则生阳,阳气生发,则能暖身体,驱寒气。寒性体质的人尤其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可采用快步走的运动方式,刺激足部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除寒气。

三伏天衣食住行养生指南

一、挑选合适的衣物

夏季最合适衣物的颜色是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浅色的衣服,显得更清爽凉快。浅色衣服虽然吸热性差,但反射性强。此类衣服常含有荧光增白剂,很可能将紫外线反射至脸部,使皮肤晒伤、老化。因此,夏季户外活动时,不宜选择浅色的服装。

反而,红色衣物防晒效果最好。虽然看起来燥热,但红色可见光的波长最长,对于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非常有效,可以保护自身皮肤,可以有效防止皮肤老化及癌变。

另外,夏季要特别注意内衣材质的挑选。不宜选用化纤内衣,或过紧的内裤。如果内衣过紧,不利于身体湿气蒸发,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感染。

夏季还需要及时清洗佩戴的首饰,减少皮肤过敏。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汗液和皮脂分泌增多,佩戴首饰的部位容易因潮湿而滋生大量细菌。在夏季经常擦洗首饰及周围皮肤,可以预防皮肤感染。

二、合理用空调

三伏天,人们都不想离开空调房。李竞、李歆提醒,空调吹久了,也可能会患上“空调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下降、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因此,吹空调要注意4个点:

1.由于空调房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动性差,导致氧气含量下降。所以夏季空调房室温应维持在26℃左右,且应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室内卫生,空调密闭环境尤其要严禁室内抽烟,且应定期清洗空调,避免微生物滋生。

2.空调低温环境可使人体的汗腺与皮脂腺收缩,皮肤黏膜极易干燥,会对人体眼、鼻、咽喉等处的黏膜产生刺激,导致目涩、咽干、鼻痒等症状。此时需要多喝水,且室内应注意加强保湿,维持相对湿度在50%左右。

3.室内外温差较大,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故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度为宜。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时,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可使用挡风板遮挡冷风。且大汗淋漓时也不要直接吹冷风,避免因感受风寒邪气而出现感冒、肌肉酸痛等疾病。年老体弱者、儿童及高血压患者不宜长时间在空调房久留,避免诱发“空调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4.不要在静止的车内开空调,以防汽车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回流车内,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三、夏季出行

“热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此时应“少动多静”。故此时应尽量在高温暴晒的时候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这一时期出游,建议外出活动选择海滨、山泉、瀑布、森林等地,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避免因天气炎热而中暑。

小暑时节常见雷雨天气,出行前注意天气变化,准备好雨伞、雨衣等物品,避免淋雨涉水,受寒感冒。

小暑时节阳光强烈,外出可佩戴太阳镜、遮阳帽、遮阳伞等抵挡紫外线,保护眼睛和皮肤。需要注意的是,6岁以下儿童不适宜长时间佩戴太阳镜。因为儿童的视觉功能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佩戴太阳镜会引发弱视,损伤眼睛。如果怕夏天太阳光太刺眼,不妨戴一顶凉帽遮阳。

四、夏不坐木

俗语讲:“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凳椅,雨天容易受潮,经太阳照晒后,潮气则易散发给人体,久而久之,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同时,潮气入体也会损伤脾胃,诱发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此外,夏天也不宜坐在太硬的地方。因为夏季着装薄,坐在质地较硬的石凳或板凳上,坐骨结节直接与凳子接触,可能会导致坐骨结节性滑囊炎,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及形体偏瘦的人群,更应该注意。但这时最好准备一个薄垫子,既能隔绝椅凳上的潮气,又能保护坐骨结节。

五、夏季运动

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也不宜在烈日下运动,不仅损耗体力,还易引起中暑。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要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老人、儿童及体虚人群,注意顾护阳气,以运动过后不感到疲乏为宜。

六、冬病夏治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等作用。

三伏天做“节气灸”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条,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及经络,使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对虚寒性疾病起到“冬病夏治”良好作用。

三伏天养生须知

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常备防暑药物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等。

学会睡好午觉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世界共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2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