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君子的七个标准(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有哪三条品质特点)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君子在古代一般指道德品行都很好的人,也指地位高的人。

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有如下三个标准:

第一、不能像器件一样

孔子的原话是“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像器件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而应该博学多识;也不能像器件一样死板,而应该灵活多变。

例如花瓶,最多只能用来插花,用于观赏,而没有更多的功能,所以“花瓶”一词也成了讽刺那些除了外表好看,实际一无是处的人。

在庄周的《庄子·盗跖》中有个叫做尾生的人,为人很守信用。尾生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并私订终生。但姑娘的父母极力反对这门亲事。

无奈之下,两人决定私奔。那一天,尾生与姑娘约定在城外的一座木桥相见。尾生早早就到了桥边,正着急地等着姑娘前来,却不料下起了倾盆大雨,河水急速上涨,很快没过了他的膝盖。

这时尾生本应该逃离洪水,但他认为自己不该失信于姑娘,就紧紧抱住桥柱。最后洪水越来越大,尾生被活活淹死了。

当姑娘来到桥边时,洪水已经退去,而尾生已经死了,手还死死抱住桥柱。姑娘悲痛欲绝,大哭一场后跳入了江中。

像尾生只知道固守不能失信于人的信念,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的人,就跟“器”有什么区别?

虽说应该提倡“术有专攻 业有所长”,但如果自我设限只能做某一项事情,不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稍有变化就无所适从,不能变通,这就成为“器”了。

第二、重行动而轻言语

孔子认为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先做了再说,不是说了再做。

如果“先说再做”会怎么样呢?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分辨不出想象的和真实的场景,容易将想象的情景当成是真实发生的。

所以,如果在行动之前先放言说自己将会如何做,说过以后就有可能不去做,或者做了却做不好。

而如果“做了再说”,就不会出现这种言行不一的情况。

记得一位专注于亲子教育的心理学老师说过,很多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不断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而自己却从不学习。

他们不停地唠叨提醒孩子,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这位老师总结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送给年轻的父母们:“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样子给孩子看。”

也就是孔子说的:“对你想说的,先做后说,事情做了以后再说。”其实,等到事情做好了,可能连说都不用说了吧。

第三、团结他人而不是勾结他人

孔子的原话是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是把君子与小人做一个对比,意思是说,君子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勾结别人;小人只会拉帮结派,而不能让大家互相团结。”

君子亲近他人,对他人好,不是为了得到回报,也不是为了控制他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而小人亲近他人,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者依附他人,或者控制他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互相拉扯、互相制约的。

总结来说,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的标准是:一不能像器物、二是行重于言、三是团结他人而不是勾结他人。

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