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上三旗是哪三旗(上三旗和下五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上三旗和下五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其地位有何不同?

清代的八旗制度,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其中满洲八旗地位最高。即便是在满洲八旗中也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处处体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

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是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我们都知道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上三旗下五旗的由来

努尔哈赤晚年,沿用过去的遗制,将八旗作为家族的私产,在亲近子侄中分配。

领旗的旗主(和硕贝勒)享有在经济、政治上均等的特权。皇太极继位后,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

此后,皇太极又陆续削夺阿敏、莽古尔泰两大旗主,直接统辖正黄、镶黄、正蓝旗,此为“旧”的上三旗(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上三旗的说法),但其余各旗仍分别由和硕亲王执掌。

顺治元年,多尔衮以旗主身份摄政,实际秉持最高统治权。多尔衮与阿济格、多铎是同母兄弟,原领有实力雄厚的两白旗。

顺治五年,豪格被多尔衮治罪,乘机将隶属皇太极一家的正蓝旗夺为己有。多尔衮兄弟实领两白一蓝三旗,威权自专,对顺治帝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死,顺治亲政,随即对多尔衮实行大清算。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顺治帝巩固了皇权,他在原有两黄旗的基础上,又将多尔衮的正白旗划归己有,成为了“新”的上三旗。此后一直到清末,正黄、镶黄、正白始终都是皇帝亲领的上三旗。

上三旗的地位自顺治朝形成后,那么其他的五旗自然也就成了下五旗。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地位也逐步体现出来。

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

上三旗是皇帝亲领,下五旗是由宗室王公分领,其地位自然不同。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上三旗和下五旗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在很多方面也是有所体现的。

一是政治地位

上三旗由于是皇帝亲领,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构成了八旗的核心,也形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首先从选官的角度而言,上三旗旗人享有优先权,同是候补,上三旗比下五旗旗人更容易获得实缺。

自顺治以后,对满洲八旗的分工也较为明确。上三旗守卫皇城,皇帝从中挑选侍卫。虽然清代的侍卫并非全部出自上三旗,但以数量而言,上三旗占有绝对优势。

清代武职正一品的只有銮仪卫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乾隆还有伊犁将军等),其中领侍卫内大臣就是上三旗的专缺,皇帝从上三旗中各挑选二人,共六人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管理大内侍卫,保卫皇宫安全。

此外,清代的八旗又分京旗和驻防八旗,人数大约都为10万人左右。京旗基本上是由上三旗组成,外加少数的下五旗。

而下五旗基本被派往全国各省驻防,显然,在皇帝眼中上三旗才是最信得过的亲军禁卫,其政治待遇很高。

清代尤其重视“旗籍”,旗籍就是指隶属哪个旗。上三旗旗人因为主子是皇帝,更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

同时,皇帝为了表示对某一个大臣的恩宠,也经常利用“抬旗”的手段加以笼络。比如,乾隆就将和珅从正红旗抬为镶黄旗,以表示对他的恩宠。事实上,抬旗也是下五旗和蒙古、汉军旗人最为看重的一个荣誉。

二是经济待遇

清入关后有几次大规模的圈地,上三旗不管从圈地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下五旗。而且在顺治初期,朝廷在分配八旗房屋、田产、家奴的时候,也更倾向于上三旗,所得比下五旗更多。

乾隆以后,八旗人丁繁衍开始出现了生计问题。朝廷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维持八旗生计,几次拨银资助八旗,当然这些八旗子弟中更多的都是下五旗旗人,上三旗出现生计困难的并不多。

即便有困难,也会优先获得朝廷的资源,毕竟他们是皇帝的家奴,享有绝对的优先权。

上三旗旗人在任职方面,更容易获得肥缺。比如京城中最肥的内务府衙门以及各省的税关、盐政、海关、河道等衙门,上三旗旗人更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睐,这些岗位,只要放上一任,就会几辈子吃穿不愁了。

康熙以后,下五旗的地位和上三旗逐步拉大。康熙亲政以后,陆续分封诸兄弟子侄为下五旗王公,与原有本旗王公共同管辖各旗人丁,于是一旗有王公数人,不再存在一个旗主专擅的局面。

康熙以后凡是分封的皇子,一般都有五至六个牛录的人丁。这就形成了一个旗有数个主子的情况,作为一般的旗人,其隶属关系就比较复杂了,受到的制约也更多,不像上三旗那样只认皇帝一人。

当然,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不仅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最能体现就是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差距,这也说明随着皇权越集中,旗籍地位的差别也越大。

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