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著作主要内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哪个朝代的)
明末杰出科学家——徐光启的成就及《农政全书》的编著。
“重农为本”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根基,既留下了传统的农耕,又束缚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及进步。
明末杰出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编著,带来了近代农业科学的一缕阳光,为改变传统的原始农耕看到了希望。
“一代杰出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法华汇人,明末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宰相。
他毕生致力于数学、农学、天文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农学全书》、《崇祯历书》等。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译有《几何原本》等书,为17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启的主要成就
1.编著了《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考工记解》、《甘薯疏》、《芜菁疏》等书籍;
2.译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作品;
3.作出了数学、农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农政全书》的创作过程
1.成书前的调查研究及试验活动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至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在他父亲居丧的3年期间,在乡下开辟了双园、农庄,进行农业试验;
总结出了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写出了《甘薯疏》、《芜菁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农业著作;
明万历四十一年( 1613年)秋至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徐光启又来到天津垦荒,进行第二次试验。
公元1621年又两次来到天津,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试验和实践,写出了《北耕录》、《农遗杂疏》等著作。
2.《农政全书》的写作
公元1622年,徐光启告病返乡,寇带闲住。此时他不顾年事已高,继续农作物试验,同时开始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农书,以实现他毕生的心愿;
明崇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书写作已具规模。但由于上任后官府之事繁忙,还要修订历书,农书的最后定稿工作无暇顾及,直至死于任上。
以后这部书便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刻板付印,并定为《农政全书》。此书内容精神保持徐光启的手稿未变。
《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
《农政全书》分成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大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施纲领的技术措施。
所以在书中可以看到开垦、水利、政荒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有一半内容篇幅,这是其他大型农书难以所见的。
《农政全书》中,“荒政”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寇。
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著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果品、蔬菜也作了说明。
《农政全书》吸收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内容
1.开展农业科技试验;
2.西方农田水利知识,如:《秦西水法》等科技;
3.从农政和农业科学技术角度关注农业生产等,如:《测量法义》、《测量异同》等科学技术知识。
对徐光启及《农政全书》的考究及评价
首先,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如:译《几何原本》、《秦西水法》等科学著作。
其次,在《农政全书》中采用中、西理论及方法,叙事全面,字图配合,是我国农政方面的百科全书。
再次,《农政全书》的指导思想是“富国必以本业”,徐光启把《农事》三卷放在之首。
直中《经史典故》引经据典,阐明农业立国之本;《诸家杂论》则引诸子百家之言证明古来以农为重;以外兼收冯应京《国朝重农考》,其意在于重农。
在当时,徐光启的“农本”思想,不仅符合泱泱农业大国既久之历史,而且未必无补于今时。
其四,《农政全书》在明末定稿修订后,得到了清代的重视,况且根据清代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再版,如:清道光年间的《农政全书》重刊,对清代农业取到了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