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奉军将领郭松龄简历(奉系军阀郭松龄的一生故事简介)
民国故事之奉军虎将郭松龄!
郭松龄字茂宸,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郭松龄在这里结识同盟会成员方声涛,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
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由于带兵严谨,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郭从此与朱结成亲密的部属关系,并长期追随在朱的左右。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
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
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一批追随孙中山的国会议员和军人被迫相继离开广州。失望加怅惘的郭松龄无法继续留在广州,便于1918年的秋天重返奉天。
1918年末,回到奉天的郭松龄经陆大同学秦华(时任督军署参谋长)的推荐进入督军署任少校参谋。 1919年2月,张作霖因增编陆军混成旅急需军事人才,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郭被调到讲武堂,任战术教官。当时,张学良也在讲武堂学习,为第一期炮兵科学员。如果说奉军是张作霖的“家兵”,那么,讲武堂就是张作霖的“家校”。
讲武堂教官多对张学良甚为关照甚至逢迎,唯独郭松龄“管教甚严,决不稍加宽容”。张学良是一位有正义感和爱国思想的青年,接受过西方思想。
郭常向他讲述救国救民的道理,这对张学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郭对学员要求极严,而他自己也能做到和学员一样,不怕吃苦,真正做到严于律己。
特别是郭松龄深厚的军事造诣让张学良十分佩服,深为能遇上这样的良师而感到幸运。此时的张学良与郭松龄可以说亦师亦友。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全线大败,各部一触即溃。
任东路军第二梯队副司令的郭松龄负责具体指挥三、八旅,在他的指挥下,三、八旅撤退完整,并且在山海关一役中,在临榆、抚宁一线与直军几倍追兵相抗衡,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直取奉天的计划,使得张作霖得以安然退回奉天。
从此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信任和依赖是超乎寻常的,当时三、八旅的事务一般都由郭负责,整军和作战实际事务多由郭松龄操持。张学良曾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可见他们二人的感情之深。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大战开始,战时由于和韩麟春姜登选等人产生意见分歧,韩姜两人说了一些风凉话,郭松龄有才,但心胸狭窄,心存怨恨,竟然违抗张学良的部署擅离职守。
在战局紧要关头,张学良重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总算把固执的郭松龄追了回来。
郭松龄在愤激之下,置生死于不顾,督率所部,勇猛攻击,一口气打到了秦皇岛。就这样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立下战功,一时间在奉系将领中风头无二。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
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空。郭松龄在此次直奉战争中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此时,郭松龄已露出反奉的心思,但张学良没有在意。
1925年在日本观操的郭松龄得知张作霖要购买日本军火从而攻打冯玉祥,此事激起郭松龄的强烈义愤。
11月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他先是拉起了李景林起兵,杀死了姜登选,导致张宗昌对张作霖有了二心,心生芥蒂。
同时要求张学良主政,这一招非常高明,既能挑拨张家父子的矛盾,也能让部下们觉得他并非是在造反。
郭松龄的反叛让张作霖震惊不已,张作霖赶紧写了亲笔信劝说其回头,被郭松龄断然拒绝,后张学良的劝说也没起作用。
郭的妻子韩淑秀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反叛的作用,郭松龄起义后韩淑秀一直陪伴丈夫左右,她知道这一意义若是成功,那自己此后就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若是失败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还要背负上千古骂名。
但她从未流露过自己的担心,时刻为丈夫打气,有了妻子的支持郭松龄可以一心一意的反张。
交战初期,郭松龄指挥军队势如破竹,毕竟他当时掌握着奉军的精锐,此时的张作霖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看到此种情形的日本人,开始暗中拉拢郭松龄,却被其拒绝。
之后他率领7万精锐一路北上,不日便过了山海关,突破了连山防线。
被郭颂林拒绝了的日本人,于是决定帮助张作霖来消灭郭松龄,此时的张作霖束手无策,只能口头上许诺给日本人些许好处,得到了张作霖的承诺后,日本军队携带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切断了郭松林军队的后路,并毁坏了其弹药库。
同时张学良发动心理战,印发写着吃张家饭不打张家人的传单,这支队伍多为东北子弟兵,他们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生活在东北的父母着想,所以绝大部分士兵选择临阵倒戈,弃暗投明。接着郭松龄与韩淑秀双双遭到了逮捕。
在杨宇霆的建议下,张作霖下达了处死郭松龄夫妇的命令,并暴尸3日后才能收葬。
郭松龄反奉既有公心也有私心,一方面郭松龄始终觉得自己功劳很大,而张作霖没有给予合适的封赏,却大肆封赏那些与自己有矛盾的将领,让他非常不满,直到矛盾激化。
另一方面他始终是一个对日强硬的人,顾全民族大义,看不得出卖民族利益之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