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真实内容是什么样的(真实的康熙传位遗诏之谜)
真实的康熙传位遗诏,揭开雍正夺位之谜,“传位于四子”不可能。
中国古代封建历史年间,皇权斗争最激烈的一次,当属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尤其在康熙两废太子后,诸皇子之间的斗争,发展至顶峰。
为此,即便历史发展给出最终结果,民间依旧不满足,并借机创造出相关说法,即原本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这一莫须有的说法,愈演愈烈,甚至让人惶恐不安。一直到康熙传位遗诏亮相,被冤枉夺位的雍正,才终于被“平反”。
九子夺嫡:
对天下人来说,康熙的确是个好皇帝。驱沙俄、平三藩、收台湾,让整个天下更加稳固。但对太子胤礽而言,康熙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太能干,也太能活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胤礽为太子37年),胤礽一直生活在康熙的阴影中。
从小就被立为太子,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此长的时间依旧没有转正,胤礽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新人入职一家公司,或一月、或三月、或半年,总得有个转正的终点,胤礽却看不到那个终点。他甚至恐惧,哪怕自己死了,父亲康熙依旧活得好好的。
于是胤礽犯下过错,余下兄弟们开始你来我往,相互争斗。诬陷、排挤、告发、拉帮结派、明哲保身。不见刀光剑影,却远比刀光剑影更令人畏惧。
一番角逐过后,最终独独剩下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tí)。
也正因如此,当后来四阿哥胤禛,成功继位并成为雍正皇帝后,民间便一直流传一种说法:
雍正并非合法继位,而是趁着胤禵在外统兵之时,趁机篡改遗书。
类似的事例有秦二世胡亥和公子扶苏,真正应该继位的人没在康熙身边,所以四阿哥胤禛才有了机会。
可事实果真如此?民间传言中,四阿哥胤禛将“十”字改为了“于”字,有无任何凭据?
真相:
事实上,民间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任何推敲。尤其是回到清朝那个年代,人们连历史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纯粹就是脑海中的臆想。
其一,现代社会中的“十”字改成“于”字,的确很简单。若是书法大家,甚至能够改得不留痕迹。
可清朝年间,简体字还没有出现,清朝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将“于”字写“於”字。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字,根本无法改动。
何况四阿哥胤禛真要篡改圣旨,何必如此麻烦?直接重新找一份圣旨出来不就行了?
其二,清朝年间的称呼,和人们印象中的称呼并不相同。
假设康熙真的留下遗诏,表明要“传位十四子”,那康熙书写的内容应该是:“传位皇十四子”。
第一种传位十四子,是将十四皇子中的皇略去,这种用法不符合历史。
其三,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后期的表现,绝对可圈可点,康熙传位给他,完全有理有据。
反观十四阿哥胤禵,根本不具备任何优势。当康熙四十八年,四阿哥胤禛被封为亲王后,他在皇子中的地位肉眼可见的拔高。
康熙安排祭祀活动时,也属四阿哥胤禛出场次数最多。若是没有传位的心思,康熙大可以将其他皇子带在身边。
尤其是康熙前期,对每个皇子都照顾有加,一直到四阿哥胤禛封为亲王后,才逐渐有了“区别对待”,这也足以看出康熙的心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康熙离世的时候,七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以及理藩院隆科多等人,都在御前时侍候,雍正想要搞什么小动作,多半也有心无力。
只是无论雍正篡改诏书即位的观点,多么脆弱,总有人选择支持。
一些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接受的事情,谁来都不好使。好在康熙遗诏终于被发现,现如今正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
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有了官方的认证,这才终于给雍正平复了“冤屈”。历史已经过去,后人应该做的,不是给历史纠错,而是从历史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
乾隆好大喜功、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十四阿哥的儿子,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今人更应思考,有上下五千年为我们铺路,我们是否应该走得更远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