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简介(刘炳森的书法作品有什么特点)
“第一隶书”的创作者刘炳森,在当今书坛为何一直争议不断?
隶书,在书法的百花园中,是一朵绚丽的奇葩!自汉代以来,隶书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隶书的革新家,如清代第一隶书的创作者郑谷口,当时就名震朝野!
隶书的发展已进入了现代,隶书的天空呈现出云蒸霞蔚的壮观风景!许多隶书高手脱颖而出!
其中,杰出的隶书代表,就是毕业于北京美术学院美术系的刘炳森,他的隶书,在当代,享有盛誉,被称之为当代“第一隶书”!
刘炳森,生于1937年8月,逝于2005年2月。幼年名号刘五先生。
1962年毕业于北京美术学院美术系山水科,同年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和绘画的复制和研究工作。生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刘炳森隶书的笔画特点,点画方正,横画平直,收笔上挑明显。竖画特点不怎么突出,钩画出锋前,有一重重的顿笔,排列整齐,撇画和捺画的收笔,都有一个出锋钩。整体结构,整齐划一,布白均匀。
从以上作品的章法来看,横成行,竖有列。字距大于行距,且行距有相互穿插的着意安排。行书落款的特征不及他的隶书。
刘炳森的隶书,在平正工整中力求变化。在用笔上,吸收了行书的用笔特点,有牵丝映带,赋予了节奏的动态感。
在粗细对比上,也考虑得很周到,如“乐”字,中间的“白”字笔画很粗,其余笔画纤细,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
结构极为严谨,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
这是一幅斗方形式的作品。这幅作品的笔画特点,又有了变化,如横画的收笔,没有了雁尾,而是运用篆书的圆笔收笔的方法,突出收笔的含蓄性。
有人评论刘炳森的隶书,呆板,无变化。从这幅作品中,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偏颇。
传统隶书的撇画的收笔,一般都会有回锋,有的甚至带钩,在这里,没有这样的笔法。可见,刘先生的隶书,是力求变化的。
这是一幅中堂款式的作品。
刘炳森的隶书作品,世人称之为“刘隶”,刘隶的字形大小,基本是统一的,很像“算珠”一样,大小一致,排列均匀。
乍一看,确实好看,特别是对书法缺乏了解的朋友来说,都一致认为漂亮,但往往漂亮的东西,好看而不耐看。
这是一副对联对联作品。长横、撇、捺的收笔有雁尾,尾尖出锋很细,有如“蜂箭”。短横收笔方正,篆隶笔法。
点画极尽变化,无一雷同。如“然”字,一共七个点,姿态各异,精彩纷呈。最有意思的是“底四点”,其排列就像打开的折扇,可谓匠心独运。
“醉”字右结构”的半长横,收笔又是另一番景象,圆润厚重;而首笔的短横,写得更加粗壮。“墨”字笔画纤细,收笔不张扬,内敛。
两个字的对比极为明显,一粗一细,一方一圆,一曲一直,丰富了笔法。
刘体隶书,早已存入华文字库,被广泛应用于文字媒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