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草船借箭发生在什么朝代(汉末三国时期孙仲谋的故事)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历史和小说不同,草船借箭之人不是诸葛亮,而是东吴皇帝孙仲谋。

如今,许多人会把野史小说和正史混在一起,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如清朝的福安康、鳌拜、纪昀,这些人真实的形象与小说野史差距非常大。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说到底也是一部小说,不能将它作为历史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很有趣,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面对周瑜的陷害,他能轻松破解,识得天文,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

历史上,诸葛亮的确是一位全能之才,但“草船借箭”的事情与诸葛亮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件事的主角不是他,而是东吴皇帝孙仲谋。

孙仲谋就是孙权,因在逍遥津大败,网友们给他取了个“孙十万”的绰号。

历史上的孙权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草船借箭正是他的杰作,连曹操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小学必读课文之一,许多人对整个故事印象应该是比较深刻的,我们先用白话简单回顾一下:

孙刘联盟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欲除之而后快。某日,周瑜找诸葛亮商议破敌之策,故意说军中缺弓箭,要求诸葛亮在10日内造十万支箭。

周瑜不给造箭材料,且时间紧迫,诸葛亮知道他的险恶用心后,便将计就计,说自己三天后就可以交付十万支箭。

周瑜觉得诸葛亮说大话,要求他写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要军法处置他。

诸葛亮之所以有底气在三日内造十万支箭,主要是他已经算准了三日后会有大雾,且曹操性格多疑,在黑夜偷袭曹军水寨,他必然不会轻易出战而选择放箭。

果然,一切如诸葛亮所料,他让鲁肃准备了二十条船,并布幔束草等物,等第三日四更时,二人便指挥着这二十条船旗鼓呐喊向曹军水寨驶去,故意惊动曹军。

最终,曹操果然上当了,命令士兵向船只射箭。不一会儿,诸葛亮所带的二十条船身插满了箭,得箭十万余支,天亮前满载而归离开了。

草船借箭把诸葛亮说得非常生气,他能够在被动的情况下,通过自己上识天文的能力,破解周瑜给他设下的陷阱,猜透了曹操多疑。

水军不会出战的性格,得到了十万余支箭。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是拥刘反曹,曹操是反派,孙权的骑墙派,刘备是正派。

诸葛亮是刘备阵营的人,将他写得神话一些符合《三国演义》小说的主要思想,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来说这没有错。

实际上,汉末三国时期,草船借箭的故事的确发生了,只不过主角是孙权,不是刘备或者诸葛亮,这个知识在小学课本上老师一般不会说的,算是课外的一点小知识。

孙权与草船借箭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孙权这个人物让人有些厌恶,打仗不行,干一些背刺盟友的事情倒是很在行,如偷袭关羽。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显偏袒刘备一方的,历史上的孙权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草船借箭就出自他的手笔。

据《三国志》记载: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这句话虽然看不出孙权与草船借箭之间有什么关系,但史书《魏略》中有明确解释。

草船借箭发生在什么朝代(汉末三国时期孙仲谋的故事)

曹操与孙权大军在濡须对阵,孙权凭借水战的优势,屡屡出兵向曹操挑衅,曹操水军处于劣势,选择坚守不住。

孙权为激励士气,亲自登上大船,前往曹军营寨附近观察敌人动向,曹操大惊,命令部下齐发射箭。

曹军万箭齐发,向孙权军的大船射去,船只向射箭的一面倾斜后,孙权让船掉头,让船的另一面也受曹军的箭。

等大船中满箭后,孙权下令返航,安然回到了自己的军中。

因此,草船借箭的故事出处应该在孙权与曹操在濡须口对阵时发生的,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时在水军方面,东吴的确要强于曹魏不少。

以至于孙权能亲自坐船在曹军的面前探营来去自如,曹操没有任何办法。

孙权虽然有逍遥津之败,但他也并不是毫无胆略,草船借箭就是他凭借水军的优势,在曹操面前自我展示了一番。曹操赞扬孙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结语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借此来证明诸葛亮神机妙算,上识天文下识地理的本事。

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孙权的一次探营行动,面对曹军,他能指挥水军来去自如,极有胆略,不愧为一代枭雄。

当然,历史和小说是不同的,对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们不必要过分纠结它与诸葛亮有关还是与孙权有关。

如果你只看了《三国演义》,说草船借箭与诸葛亮有关也没错,看了史书后说与孙权有关野心,只要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就好了,不必过分纠结这个故事。

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