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趣闻百科 >

日本的市大还是县大怎么区分(县的级别为什么比市高)

时间: admin 趣闻百科

县比市大:在日本的行政区划中,县的级别为什么比市的级别高?

我们都知道,中国现代的行政单位使用的是“省、市、县”三级。

“省”是一级行政区,下辖“市(地级市)”,“市”再下辖“县(或县级市)”,形成完整的三级地方行政区划。

但邻国日本,“省”并不是地方行政单位,而是中央政府的部门,如外务省、防务省,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和国防部。

日本的“县”和“市”才是地方行政单位。

更为相反的是,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县”的行政级别比“市”要高。比如日本的四十三个县中的爱知县,管辖了38个市,县政府驻地在名古屋市。

自古以来,日本都是在学中国的各种文化和制度,那么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日本,为什么在行政区划上没有“省”,而且“县”的行政级别高于“市”呢?

县,诞生于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分别是一级和二级行政区。

公元四世纪初,大和政权统治了日本列岛,将全国设为“国造(下属的国)、县主(国造下属的县)、稻置(以稻置和村主为长)”三级行政单位。

但这个行政体系在公元6世纪后期又被改为:“国—郡—里”三级。这里的“郡”和“里”是模仿秦朝设立的行政单位,但唯独跳过了“县”。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朝终于结束了混乱的几百年的南北朝时期。

隋文帝在朝廷中枢设立“三省”,是直属于皇帝和宰相的办事部门,并将地方上的“郡—县”二级体制改为“道—州—县”三级。

三十七年后,唐朝继承了隋朝的这种制度。唐朝的强盛让日本顶礼膜拜,先后派出了十四名遣唐使。

历经两百多年全面学习和模仿中国文化,吸收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史称“大化改新”。

日本模仿唐朝在朝廷设立三省,使“省”成为中央政府的正式部门名称。在地方上,日本同样仿照唐朝,将全国分五畿七道。

“五畿”就是都城附近的五个州,好比汉唐长安周边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七道”: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西海道。

再往下仍然是“国—郡—里”三级行政区划。

在此后的上千年里,中国的行政单位发生了多次变化,却几乎没有影响到日本。

就算唐朝灭亡,宋朝将“道”改为“路”,日本也始终保持着学习着唐朝,比如遣唐使从唐朝学来的“藩”。

在“大化改新”后的数百年里,日本地方上的封建贵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天皇扶植武士集团为自己征战。没想到,武士集团最终与地方势力合流将天皇变成自己的傀儡。

公元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从前封建贵族的“国”纷纷向幕府表示效忠,并渐渐被称为“藩”。

“藩”,同样是日本遣唐使从唐朝学来的。在日本是拥有军权、财权和行政权的封建领主,与唐朝的“藩”类似。

到了元代,“省”这个行政单位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元朝将“路”改为“行省”。为了行文方便,“行省”经常被简称为“省”。

明朝时,“省”又被改为“布政司”,但在非正式场合仍然经常用“省”。满清入关后,集合了各家所长,把“布政司”改回了“省”,并影响至今。

从公元1185年幕府建立到19世纪中期的近700年里,日本的行政区名称基本没有受到中国影响,天皇的朝廷虽然没有实权,但仍然保留着唐朝的“省”作为中枢办事部门。

当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后,首先废除了封建领主制度,再宣布“废藩设县”,把近300个“藩”就地改为“县”。因为“县”直属于天皇,所以日本“县”的级别就比“市”高。

后来将大约300个“县”缩减为72个,到1890年时只剩下43个,从此再也没有变动。

原先各“藩”城下的城池被明治政府改为“市”,每个市的人口大约为3-5万人。

导致如今日本“市”的数量多达783个,平均每个县有16个市。

日本一向与中国有文化交流,肯定知道中国的“县”是比“省”低两级的行政单位,但日本还是选择了“县”,而不是中国的“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中国文化对日本的辐射能力,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削弱,使日本失去学习中国的动力。

由于“市”的数量太多,很多“市”的规模又太小,因此日本组织国内比赛、对外交流等活动中,大都以“县”为单位,使“县”的出镜率较高。

例如灌篮高手中流川枫和樱木花道,他们所在的镰仓高校是以神奈川县为单位,打的全国联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县”和“市”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

“县”并不是“市”的上级,两者的法律地位平等,县政府只能建议或指导其境内的各市政府,而不能对其下达行政命令。

日本现有的行政区名称“县”和“市”都是近代产物,东京都、北海道、京都府、大阪府的单位,却是唐朝遗留下来的历史名称,基本含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日本的“省”也更接近唐朝“省”的原意,由此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具有深刻的影响。

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