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第一次见面却感觉很熟悉是什么意思(初次见面似曾相识)
心理学:为什么跟对方“初次见面”,你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时,贾宝玉吃了一惊。
他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可是,两个人的的确确是初次见面,但在看到黛玉的那一瞬间,贾宝玉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感觉?
你们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可你偏偏觉得对方很眼熟,好像你们俩很久之前就认识一样。
你初次去某个景区,爬山,做某件事,去某个地方,你很确定你第一次去这些地方,第一次做这些事。
可是,你大脑中忽然给你一些信号,就像一些电影片段在你脑海中一闪而过一样,好像曾经做过同样的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01
相似性造成的“幻觉记忆”
这是人类具备的独特的大脑记忆片段,也是一种奇特的体验,就像做梦一样。
好像梦境之中发生的事情,来到了现实,在现实之中重新做了一遍。
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可视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似性”。
你初次见到对方,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因如下:
1、在对方身上,让你看到了熟悉的人的特征
比如对方的长相,跟你的亲戚、朋友,具备一些相似之处;
对方的气质,跟你熟悉的人很相似;
对方的穿着打扮,行为和声音等,都让你感到熟悉。
在这种相似性的影响下,你的潜意识就发出了这样的信号:“哦,我们应该是见过的。”
所以,当异性跟你搭讪时说:“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我看你很眼熟呢。”
不要觉得他在说谎,或许你跟他的某个好友,真的挺相似。
2、我们的记忆,有时候会出现“偏差”
举个例子:
你把钥匙丢在了家里。
你很确定,钥匙被你放在进门鞋柜上面,你出门太着急所以忘记带。
可是,等你下班回到家后,却发现钥匙并不是鞋柜上,而是在你书房的书桌上。
你问家人:“你们是不是动我的钥匙了?”
家人回答你:没有啊,是你自己放的。
你的记忆,为什么会产生偏差呢?
很大的原因是:在之前的某一天,你将钥匙放在了书房里。
两天的记忆产生了重合,就让你弄混了。
人的记忆,其实可以分为“刹那间的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而我们很容易弄混刹那间的记忆和短期记忆。
你之所以弄混一些事情,或许是:你在手机里,影视剧中,书籍中看到过类似的画面。
影视剧中的画面与现实结合,导致你混淆;
书籍中所描述的画面,在你的现实中重现,也导致你出现了记忆偏差。
-02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感觉?
1、观影量多,阅读量多的人
平时喜欢看电影,并且观影量很丰富;
喜欢读书,并且阅读量多,阅读的书籍数量越多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记忆偏差”。
他们的大脑中,有许多丰富的画面,更具备一些立体感。
所以,一旦他们看到了某个人,某些画面,脑海中的记忆就会出现一些相似的场景展现出来。
2、心情愉悦,放松,精力旺盛的人
当你在疲惫,消极,情绪很低迷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闲暇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去考虑这些事情。
即使你看到了熟人,你也容易错过,因为此刻的你心不在焉。
而只有你的情绪处于放松,积极的状态,你的精力才更旺盛,才能保持专注的状态。
3、年龄越大,越容易产生这样的经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个人年龄越大,他所见识到的人生,经历的事情就更多,阅历也就更丰富。
而在他的记忆中,就有无数个片段。
每一个年龄段,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
一旦接触到某个相似的人或场景,大脑就会被自动触发那些存在的记忆。
其实,当我们对某个人“一见钟情”的时候,也是相似度和熟悉感在作祟。
人的许多行为,认知,都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而潜意识里的记忆,又能左右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