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纯正的四川人是哪里(现在还有血统纯正的四川人吗)
现在生活在四川的四川人,也被称为川人或巴蜀人,但实际上,如今的四川人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血统纯正的“蜀人”。
在历史上,四川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真正原生于四川本地的“蜀人”或许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这么次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川人”文化也逐渐形成并渗透到了四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而“川人”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碰撞的影响。
“川人”文化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粗俗野蛮,恰恰相反,因为曾经多次经历过文化碰撞的缘故,“川人”文化的包容性更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更快,是少数能够快速接受新思想的文化之一。
一、两次湖广填四川等大规模移民带来了多数现代四川人的祖先
从战国时期开始,四川的人口迁移活动就几乎没有停止过,巴蜀地区的天险位置、巴蜀之内由于都江堰的建立而兴盛起来的农业,都让巴蜀成为了统治者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领地。
但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之前,巴蜀地区的原生人民数量不多,所以能够创造的生产力有限,为了进一步开发巴蜀这块宝地,从秦朝开始,统治者就主动地进行了一些人口迁移活动。
除了统治者组织的人口迁移外,四川地区还发生过很多次人民群众自发且主动的人口迁移。
历数中国古代历史,不难发现,每逢朝代更迭时,常常战乱频发。而巴蜀因为本身处于天险之内,想要攻打下来十分困难,如果真的攻打下来又不会得到足够的收益,简单来说,就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所以很多时候巴蜀都会成为被刻意忽略的阵地。
战乱时节,外面炮火连天,而巴蜀地区却能维持一派平和的局面,在那个时候,这已经是“天堂”级别的待遇了。这让巴蜀地区成为了灾民们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很多人都会选择逃往巴蜀避难。
因为这样的原因,几乎每逢战乱,巴蜀都会迎来一次或大或小的人口迁移,而且每次的迁移人口来源都不固定,这也是巴蜀地区文化碰撞很多的原因之一。
这些人口迁移活动,直接导致了巴蜀地区的原生人民渐渐退出了巴蜀地区居住人口的主流,因为能够跨越天险逃到巴蜀的迁移人口或政府牵头来到巴蜀居住的人口,大多在经济实力或身体素质上较强,也更容易掌握巴蜀地区的话语权。
进入明清时期以后,明初和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中,更是有十几个省份都参与到了其中。
在这两个朝代的初期,因为战乱等原因,四川地区的人口数量严重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时期的主要战场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定位在了四川。
同时,战乱之后,四川地区因为经常处于动乱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得到发展,再加上巴蜀地区本就和外界交通不畅,城市发展很一般。
两次战争结束后,四川都几乎由几千万级别的人口大省,锐减为在籍人口只有数万的城市,可以说是劳动力几乎全都在战争中丧失了。为了弥补这一人口上的损失,两次战争后的统治者都决定从其他地方调配人口到四川。
在所有调配过去的人口中,最多的就是湖广地区过去的移民,在调配结束后,湖广移民占当时的四川人口总数高达40%。
二、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四川人在性格上的特点
从巴蜀到四川,变化的不只是城市的称呼,还有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
在早期的巴蜀地区,民风可以说是十分彪悍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巴蜀地区生活并不容易,想要活下来,民风彪悍似乎就成了必然。
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四川人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四川人身上勇往直前且略带“叛逆”的性格;二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始终能够保持坚韧执着;三是在极端条件下,敢于牺牲。
早在四川仍被称为巴蜀时期,巴蜀人民就始终在和艰苦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虽然后来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对巴蜀的农业有很大的推动,但这并不能改变其他方面自然条件的恶劣:比如地势复杂、高山峡谷多、水患时有发生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蜀人民习惯了和大自然的抗争,骨子里难免带上了“叛逆”的特点。这一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比如著名作家余秋雨就曾在《文化苦旅·三峡》中这样描绘四川人:“从三峡出发的人,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
至于坚韧执着的特点,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共同点,但这一点在四川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或许是自然条件太过恶劣,就连交通也十分不便,所以四川人可能在对抗自然的过程当中将性子磨练得尤为坚韧。
也或许是在和这样的自然条件对抗的过程当中,四川人慢慢变得很容易知足,随遇而安,但凡生活还能维持下去,他们就不会轻易选择改变,所以四川人十分能“忍”。
和北方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火爆性格相比,四川人更擅长忍耐,往往喜欢用幽默或其他较为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在面临困境时,四川人也格外坚韧,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更是格外执着。
或许是因为常年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四川人面对牺牲这件事情时十分淡然,这点从抗日战争中最能体现。仅是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就为全国补充了300万的兵力。
要知道,在抗战后期,国民党方面的总兵力才530万左右,而共产党方面的兵力在抗战初期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对比这两个数字,不难发现川军在抗战中作出的牺牲之大,抗战前线甚至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四川人的这些性格特点的形成过程,其实是和“川人”文化的形成过程息息相关的,在“川人”文化中也有很多地方可以体现出四川人的性格特点。
三、四川人独有的“盆地意识”和多次大量移民带来的文化碰撞
如果说四川人有什么独具一格的思想的话,那或许非“盆地意识”莫属。众所周知,四川的地形特征是一个盆地,长期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四川人,逐渐形成了由于这种地貌而产生的“盆地意识”。
由于这种特殊的地貌,虽然四川在早期的发展并不算太好,但却可以做到某种程度上的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外界供应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人民逐渐形成了有自足、自满、自大等内涵的“盆地意识”,这种“盆地意识”并不完全是好的或坏的。
在这种“盆地意识”中自足内涵的催生下,“川人”文化逐渐诞生,“川人”文化因四川地区特殊的历史遗留原因,其实是一种十分包容的文化。
因为四川地区曾经多次经历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且基本都是外来人口进入四川,所以四川地区曾经经历过多次的文化碰撞。
这些文化碰撞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秦刚刚统一六国后的文化碰撞;另一个就是其他历史时期移民现象带来的文化碰撞。
秦刚刚统一六国后的文化碰撞,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科学技术和农业方面的文化碰撞。当时秦朝决定将大批军民迁入巴蜀地区,以此达到彻底占领该地的目的。
在此之后,巴蜀地区常年处在天灾人祸之中,且每一次天灾人祸都属于毁灭性的打击。
神奇的是,巴蜀地区每一次都能挺过来,甚至发展得更好,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巴蜀地区也就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而就在这一次次的打击之中,巴蜀地区不仅接受了来自秦朝的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还得到了玉米、红薯等作物的种子。
这个阶段的文化碰撞,帮助巴蜀地区得到了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同时拥有了更多的粮食产量,再加上天险,巴蜀逐渐成为了稳定的后方。这也是吸引后来的许多人在战乱时选择逃难到巴蜀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此后由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碰撞,则更倾向于移民者和当地原住民之间纯粹文化上的碰撞和生存上的优胜劣汰。要知道,能够跨越天险逃难到巴蜀地区,并生存下来的人都是十分优秀的。
相对于原本出生于巴蜀本地的原住民,更优秀的外来移民带来了更多文化上的可能性,同时因为本身的优秀,在逐渐扎根于巴蜀地区的过程中,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在文学等方面有成就的,也多数是这些后来的移民。
外来移民带来的各自原住地的文化,同巴蜀地区原本的文化多次碰撞融合,最后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川人”文化。
四、“川人”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方言和川剧以及对文学史的影响
经过多次融合形成的“川人”文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的瑰宝,最近很火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等古物,都向我们展现了古代川人的高超技艺水平,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
同时,这些文物也在某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期四川地区的生活物品特征,从已经出土的文物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四川地区和中原大部分地区的生活习惯十分不同,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四川地区的与世隔绝。
除了三星堆文化外,“川人”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在“川人”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四川方言和川剧。
四川方言主要形成于清朝时期的湖广填四川人口迁移活动的过程中,融合了原住民常说的“蜀语”和湖广等地的方言,但又不同于其中任何一种,所以另称为四川方言。
川剧,也叫川戏,主要运用四川方言进行戏曲的演绎,语言十分生活化,同时在音乐的使用上也特别具有地方特色。川剧主要描绘的,都是四川人民的真实生活,在历史人文的记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野鹅滩》中主要体现了对川菜的描绘,展现了川人丰富的饮食文化;《易胆大》中的许多细节都体现了川人日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古代巴蜀地区的人才也非常多,这些人才虽然未必是巴蜀地区原住民的后裔,但确实全都属于巴蜀地区。巴蜀地区人才最多的领域,莫过于文化领域。
李白、苏东坡、司马相如……这些都是出身于巴蜀地区的文坛大家,李白著名的《蜀道难》中“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用来形容巴蜀之地的天险。
这些文人骚客笔下都写出了不少极富想象力的诗篇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墨,可见“川人”文化的影响之深远。
还有些人认为,“川人”文化的形成也和古蜀国的文化离不开关系,这种想法由来已久,又从三星堆遗址中得到了部分佐证:能够独立制作出完全不同于中原地区风格的艺术品,足见古蜀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熟完善的工艺技术。
能够拥有这样技术的国家,在其他方面也必然有较为完备的文化系统,也就是说,古蜀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明,一旦真的有这样一个文明,那么这个文明不可能对后来的“川人”文化没有任何影响。
从四川人和“川人”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见很多人类历史的痕迹,可见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