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苏轼(这首诗的诗意赏析)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苏轼在湖边赏景,题写了两首绝句,颇有意趣,值得一读!

盛夏时节,酷暑难当,遍布着荷叶的池塘,却给人带来一丝清凉。

远远望去,这些荷叶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伞,在一片碧绿丛中,又点缀着粉红的荷花,她们娇美纯洁,仿佛水中的仙女,亭亭玉立,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荷花娇羞的姿态,惹人怜爱。她们身着美人妆,让草木也羡慕其在水中央,纵然无人欣赏,也会默默地驻守于宁静的池塘。

半篙新雨,让其神采飞扬;一点清风,更会散尽幽香。如此浮香圆影,岂能不让才子们赋诗称赞。下面介绍苏轼在湖边赏景,题写了两首绝句,颇有意趣,值得一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来到杭州,刚开始时心情非常郁闷,经常独自外出散步,以排遣心中的愁情。不过每当诗人看见湖水碧波荡漾,欣赏到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况,他就立刻感到无比放松。

有一次诗人看见湖边有很多人在放生,他也凑过去看看热闹。那些被释放后的鱼鳖,似乎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世人的关心和喂食,纷纷追随着人们,希望能多争抢到一点食物。

相比较而言,水中的荷花虽然璀璨夺目,此时却被大家冷落了。

无主”二字,显出了一份清寂和无聊;“到处”二字,则描绘出一派生机旺盛的景象。荷花悄然无声,孤芳自赏,毫不在意世人的评价,颇有超然脱俗的品质。

后两句更富有意趣,“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诗人将枕头放在船头,惬意地躺在那里,小船随波荡漾,水面上的倒影又不断地上下摇晃。

一个“令”字,采用了拟人手法,水枕让远处的青山在不停地俯仰,可谓想象奇特。

船儿在摇荡,月儿似乎也跟随其节奏,不断地徘徊,就像儿歌里所唱,月亮走我也走;

东坡先生也在思考庄周梦蝶的道理,他很希望知道,到底是船摇晃,引起月徘徊;还是月徘徊,吸引着水荡漾,却给读者带来了无穷兴味。

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诗人喜欢西湖的美景,经常在傍晚时分在湖边散步,有时觉得兴味未尽,还会乘着朦胧的月色,欣赏美丽的夜景。这首诗就展现出诗人在夜间泛舟湖面,兴趣盎然地希望观察到湖中的奇景。

作者首先描绘了傍晚时的自然景观,“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生长着一大片菰蒲,含露的荷花更显得娇柔,在夜风的吹拂下,幽香四溢,令人心醉神迷。

“无边”二字,展现出一幅开阔的场景,也令人视野开阔。茫茫的水面上除了荷花,却没有灯火,似乎缺少了一种情趣。这两句看似只是写景,其实也融入了作者惬意的心情,更激发了作者继续探寻奇景的兴趣。

诗人一边欣赏着荷花,一边耐心地等待着。夕阳西坠、月挂高枝,水面上也慢慢地出现了几点微弱的灯火,随着时间推移,终于出现了诗人期待中的湖面夜景。

渐见灯明出远寺”,细腻地描绘了灯光慢慢地从远处的寺庙中亮出来,夜景也逐渐地变得清晰。

更待月黑看湖光”,结尾彰显出作者的无穷兴味。一个“更”字,刻画出东坡先生对夜晚湖景充满了期盼。夜色撩人、景随船动,呈现出一种梦幻和多变的场景。

诗人流连忘返,他在心里猜测,到了月黑时刻,也许会有让人难以预料的奇景出现。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