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家居生活 >

梅花糕是哪里的小吃(江南著名风味特色小吃梅花糕的历史)

时间: admin 家居生活

说起南京人冬天的精神图腾,少不了一块梅花糕!

关于南京冬天到底有多湿冷,各种回答早已让北方人民闻风丧胆。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那些移民到北方的南京人,一边跟你回忆南京冬天屋里屋外一个温度,一边想起了那种烫乎乎甜蜜蜜的食物,悄悄咽下去一公升口水。

HISTORY

梅花糕历史

梅花糕是江南著名风味特色小吃,源于明朝,到清朝时发展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传统特色糕类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便赐名“梅花糕”,并流传至今。

天气一冷,南京人关于梅花糕的记忆就会从脑海中自然浮现出来。

很多南京人,小时候见到卖梅花糕的,都会立马被吸引,一步路都走不动了。


那是因为,首先梅花糕长得很好看,毕竟人家的名字摆在那儿嘛。再就是看老板在一个长得很像锅的特制模具里面捣鼓半天,然后一锅梅花糕就好了,这个过程特别有趣。

在南京,只要一提起梅花糕,C位出道的必定是“左师傅”。


别看梅花糕小小一枚,制作工艺却一点儿也不简单,面粉、豆沙、白砂糖是主角,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是辅料,现在更是新添了果酱、果仁等十几种不同配料。

难怪乾隆爷会喜欢啊!这就不禁让人想起了他的独特审美,梅花糕简直就是美食界的各色釉大瓶嘛。



爱美食的南京人总也忘不掉马台街,左师傅几经周折,最终也是落户在了这里。

相比起近些年来迅速崛起的各路网红店,“左师傅”意味着一份沉淀,更代表了某种情怀。


虽然马台街早已没有了往日繁华,然而左师傅梅花糕的味道却从这里流传到了远方。

开业32年,生意也红火了32年。除了每天都光顾的熟客,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的,甚至还有不少外地游客,会照着导航专门过来。


一层面浆打底,上面铺一层细腻可口的馅料,再撒上一把红枣、一把葡萄干,最后往上盖一层又软又糯的珍珠小丸子,这就是每一锅“左师傅”的标配了。


左师傅26岁那年初到南京,就想要做梅花糕,于是特地去苏州找了非常有名的点心师傅学习,几个月后,便在南京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然后,左师傅又根据南京人的口味习惯,降低了一点甜度,再辅以小元宵、瓜子仁、果脯等南京人喜欢的配料。所以,这家店能开32年,不是没道理。


只卖四种经典口味


左师傅没有乾隆爷的审美,自然也做不出几十上百种味道,就这四种味道,也都经历过长时间的沉淀。

与市面上大多数糕点不同,“左师傅”家的梅花糕,所有馅料都是左师傅自己打出来的,每一种都很细腻,而且一点儿都不涩口。

每一块梅花糕的造型都是上宽下窄,恰似一朵放大了的梅花,

装进印有“左师傅”logo的纸杯里,黄澄澄热乎乎,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店里最忙碌的时间段,一般是从下午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开始,花上5块钱买一个梅花糕,几个小朋友互相追逐着往车站跑去,嘴里甜甜的,心里甜甜的,将来的回忆也是甜甜的。

为保证梅花糕口味恩正,通常都要等到上一锅快要卖完的时候,师傅才会开始制作第二锅,高峰时段,更是一刻都不得休息。

每做一锅梅花糕,师傅都要高举紫铜锅,以使面浆得以均匀地平铺。据说这口长柄铜锅重达60斤,是真正的“举铁硬汉”了。


店里最经典,也最畅销的一定是“豆沙口味”,经过改良后的豆沙不再那么甜,也更适合南京人的口味,往往出锅没几分钟就被一抢而空,排在后面的顾客只能再花七八分钟等待下一锅了。

为了分辨不同口味,老板娘发明出了用水果樱桃加以点缀的好办法:

“黄色”是芝麻味,“红色”是水果(香蕉)味,“绿色”是紫薯味,不加点缀的就是豆沙味了。

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