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是谁(他们书法作品特点是什么)
楷书四大家,为什么是颜柳欧赵,而不是欧颜柳赵?原来是这样的!
楷书四大家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即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朝的赵孟頫。
很多朋友却不解,为什么如此排名?既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也不是按照年龄顺序排列的,为什么不按照欧颜柳赵的顺序进行排位呢?
目前,主流的书法学者,是这样认为的。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颜真卿是中唐时期人,柳公权是晚唐时期人、欧阳询是初唐时期人,赵孟是元朝人。
按照四个人的时间顺序应该是“欧颜柳赵”,但颜柳欧赵的顺序,完全打破了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原来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古代有科举考试,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做卷子,做卷子时就用到了书法,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于是就有了一种教程,这套教程就是按照颜柳欧赵进行排序的,这也属于一种馆阁体教程。
古代学子要考取功名,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尤其是隋朝以后,考科举就要写试卷,试卷就要求你写的工整和规范,而这四家恰好能满足这个条件。
之所以把颜体排在第一位,是根据科举考试的教程来的,楷书写的工整,但未必写成一篇文章就好看,所以字的大小很重要,“占格”非常重要,先学颜体就是练习“占格”。
颜体就首当其冲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在制作这种教程的时候就将颜体楷书放在了首位,但是颜体楷书也有其缺陷,写多了看久了就显得比较肥满,甚至有些朋友认为颜体是一种“厚皮馒头”。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书写时候为了凸显骨感,所以为了避免肥硕,强调这种骨感、骨力,柳体楷书就顺其自然成为了排位第二了,柳字以骨取胜,这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特点了。
我们知道柳体楷书在结构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欠缺的,在通篇作品上看还是很好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标准的,所以,接着将欧体楷书排在了第三位,欧楷在结构上是最平正的一种。
也许是学习的时间久了,人们的审美就容易产生疲劳,并且认为欧楷状入算子,接着赵体楷书就排在了第四位了,并且这种字体跨过宋朝,赵孟的楷书其实严格来讲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楷书的,带有行书的笔意。
而赵体比较灵活,赵体的楷书严格来说更接近于“行楷”,学习赵体能够使字体更加灵活。古人总结出来最好的试卷提体就是“欧面赵里”,就是用赵体的笔法写欧体,也就是后来的馆阁体。
颜柳欧赵这个说法其实是来自于馆阁体教程,来自于古代仕子的学习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