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曾国藩为什么要娶小妾(曾国藩纳妾的理由是什么)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1861年,咸丰皇帝刚死,51岁的曾国藩,就迫不及待地,纳了此生唯一的妾室

他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国丧纳妾违法,曾家祖训也不让纳妾,可曾国藩此举,不仅不糊涂,反而非常高明。

曾国藩,一向以修身、自省著称。

有人称他为“半圣”。

然而,51岁那年,他顶着国丧、违背祖训,将年轻貌美的陈氏纳为妾室,留下此生唯一“污点”。

有人甚至直接说曾国藩“色令智昏”。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曾国藩纳妾,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思虑周全。

纳妾始末

曾国藩和妻子欧阳氏的感情,特别好。

他们是少年夫妻,共生了3子5女,家庭氛围非常和睦。

相比女色,曾国藩更注重家庭教育,崇尚修身修心,主张“立德”“慎独”。

然而,1861年,曾国藩突然一反常态,开始四处张罗纳妾。

他的执行力很强。

十月,他就看中了年轻貌美的陈氏,将她纳回了家。

此后,陈氏几乎每晚都去伺候曾国藩。

曾国藩一直有失眠的毛病,经常夜不能寐,但是,纳了陈氏以后,他接连睡了好几个安稳觉,整个人也容光焕发。

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

在他纳妾第二天的日记里,清楚记录了他的好心情,大意是:之前睡不好,纳妾当晚,睡得特别舒坦,次日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二更三点睡,稍能成寐。近日常彻夜不寐,本夜(纳妾当晚)犹心气凝定耳。”(取自《曾国藩全集·日记》)

后来,曾国藩更是招摇,白天也带着陈氏到处走,生怕别人不知道。

只可惜,陈氏的身体不好。

1年后,她患上了肺病,吐血咳嗽,匆匆离世。

曾国藩异常伤心,自此再也没纳过妾。

许多人以为曾国藩用情至深,以至于触景生情。

可实际上,曾国藩根本没那么喜欢陈氏。

他纳陈氏为妾,也并不是因为喜欢。

纳妾原因

据《曾国藩全集·家书》的记载,曾国藩纳陈氏,不为美色、不为面子,只是为了“挠痒痒”。

35岁时

,曾国藩在京师做官,身上长了很多牛皮癣,怎么治都治不好,经常性复发

50岁时,他的牛皮癣更加严重,经常奇痒无比,晚上经常连觉都睡不着。

睡不好觉,每个人都会暴躁,曾国藩也不例外。

因为牛皮癣复发,他心情烦躁,无法处理公事,导致很多事情被迫延后。

“公事多废搁不办,即应奏之事亦多稽延。”(《曾国藩全集·家书》)

曾国藩很苦恼,身边的人便劝他,赶紧纳妾,让她帮忙挠痒痒,这才有了陈氏的存在。

从家书的记载来看,曾国藩纳妾的原因,似乎很简单——单纯挠痒痒

但是,纵观曾国藩的人生经历,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理由如下:

第一,纳妾太贵,为了挠痒痒,太不划算。

曾国藩需要有人帮忙挠痒痒,这没有半点问题。

但问题是,挠痒痒并不是什么技术活,是个人都能干。

他的原配发妻还在世,家里伺候的丫鬟奴仆,也能代劳,完全没必要专门从外面找个新人,更没有必要纳妾。

在清朝,纳妾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有学者专门考证,在清朝,买个妾室,最便宜也要几十两银子,常态是几百两银,多一点的,甚至高达上千两银子。

曾国藩的官位很高,但清朝工资很低。

此外,他为人刻己,基本不涉贪腐,生活并不富裕。

大多数时候,曾国藩还需要曾氏家族的接济,更多时候,他需要找朋友借钱。

  • 比如

    ,咸丰元年(1851年),曾国藩就在《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信中谈到:年底非常窘迫,需要借200金,才有钱过年。

“今年腊底颇窘,须借二百金乃可过年,不然,恐被留住也。”(取自《曾国藩全集·家书》)

由此可知,曾国藩的生活,不算富裕。

若他真的只是想找人帮忙挠痒痒,绝对不会选择最不划算、最不经济的纳妾。

第二,纳妾,违背曾家祖上的传统。

曾国藩的家族,祖训就是禁止纳妾。

他的祖上,高、曾、祖辈乃至父辈,都没有一个人纳妾。

他的叔父叔母

,一生都没有子嗣,也没有纳妾。

曾国藩的家族,一夫一妻厮守一生,是常态,纳妾,则是不孝子孙

到了曾国藩这一代,弟弟曾国华以妻子无子嗣纳妾,还在家族内部,引出了很大的风波。

曾国藩以此为戒,与欧阳夫人结婚三十载,一直恪守家风,相濡以沫。

若只是单纯为了“挠痒痒”,曾国藩完全犯不着违背祖训,专程纳妾。

第三,曾国藩立志当圣人,不会轻易毁名声

曾国藩立志当圣人,攒下了多年“修身”的名声。

为了挠痒痒,他突然性情大变,直接纳妾,实在说不过去。

毕竟,曾国藩也不傻,他非常懂得权衡利弊。

纳妾,毁掉的,就是他多年维系的名声,还要在家族里留下“污点”。

他这么做,肯定有更大的图谋。

若是只为挠痒痒,实在有些不对劲。

第四,国丧纳妾易受罚,为了挠痒痒,太不值当。

1861年,是咸丰十一年,也是咸丰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

当年7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重,17日突然离世。不到3个月,曾国藩就大张旗鼓纳妾,这简直是把自己当靶子。

在古代,皇帝去世是大事,属于国丧,要举国服丧。

按照清朝的规矩,国丧期间,要穿素服、禁宴饮、禁作乐。

在婚丧嫁娶方面,规定更是严格。

  • 近支宗室,27个月内,不许嫁娶;

  • 远支宗室、在京王公大臣,1年之内,不许嫁娶;

  • 在京军民百姓,100天内,不许嫁娶。

  • 不在京城的百姓、普通的文武百官,需要遵守百日内不嫁娶、不做乐。

以上,是清朝制度的明文规定。

曾国藩纳妾的时间,是10月24日,距离咸丰皇帝去世,才过了97天。

因此,他纳妾,属于明显违反国丧。

违反国丧,是对皇帝的不敬。

51岁的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又是钦差大臣,督办皖南军务。

国丧期间,曾国藩正带领湘军,在江南一带抗击太平天国,做最后的围剿。

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即便曾国藩不在京城,也是所有人重点关注的臣子。

此时,他不安分守己,反而大张旗鼓纳妾,似乎是明显地“送人头”。

这一切,若是为了“挠痒痒”,实在匪夷所思,不合常理。

那么,问题来了。

曾国藩费钱费神,在这么敏感的节点上纳妾,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前文说了,曾国藩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他大张旗鼓的纳妾,并不是为了美色,而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策略。

第一,高明的“自污”,是一种自保。

曾国藩纳妾,大概是一种“自污”。

有句话说得好:厉害的人不可怕,无欲无求的人,才最可怕。

咸丰皇帝去世,曾国藩位高权重,手握重兵。

他的湘军,骁勇善战,而曾国藩立志当圣人,一直极力克制自己,工作不贪不懒、生活洁身自好,仿佛是个无欲无求的神人。

这样的人,上位者喜欢,却也害怕。

  • 喜欢

    ,是因为曾国藩有能力,能办事;

  • 害怕,是因为曾国藩有异心,谁也挡不住。

1861年,年幼的同治皇帝登基,朝政由两宫太后、8个政务大臣把控。

太后和大臣之间,有嫌隙,彼此在争夺朝政控制权。

在这个时间节点,曾国藩的态度非常关键,因为他的手里有大量兵力。

虽然曾国藩远在安徽江苏一带,但仍免不了要被追问。

可局势不明,怎么站队,都非常危险。

如何化险为夷呢?

曾国藩想出来的好办法,就是“自污”。

于是,51岁的曾国藩,开始张罗纳妾。

他一点都不低调,还特别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特殊“爱好”。

与其说曾国藩纳妾为了挠痒痒,不如说是为了让上位者放心。

毕竟,打上了“好色”“昏聩”的标签的曾国藩,就不是那么可怕了。

人有了弱点,就很好对付了。

因此,曾国藩的“自污”,某种程度就是一种自保。

第二,暴露“把柄”,放松上位者的警惕。

如果想让自己贴上“好色”“昏聩”的标签,曾国藩完全可以等国丧结束,再进行这件事。

但他偏偏踩着国丧即将结束的节点,来进行纳妾。

此举非常高明。

这相当于,曾国藩不仅暴露了弱点,还将把柄送到了上位者手上。

他的做法,相当于告诉所有人:不管未来你们谁掌握了朝政大权,我在国丧期内纳妾,有违国丧,你们可以处置我!

有了这桩把柄,慈禧也好、政务大臣也好,他们没有必要去找曾国藩的漏洞了。

至于曾国藩自己,也不用时刻担心被暗中捅刀子。

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带领湘军,抗击太平天国。

第三,为了自己快活,愉悦心情。

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纳妾有深意,但也有消遣、娱乐的想法。

曾国藩立志当圣人,但他同样是个凡人。

凡人肉胎,想要找个年轻漂亮的妾室,实属情理之中。

若是陈氏去世后,曾国藩一生都没有纳妾的想法,或许,他的纳妾之举,就是纯粹的自保。

可陈氏去世后,曾国藩也尝试过纳妾,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同治八年,年近60岁的曾国藩在直隶任职。

他公务繁忙,公文、案件怎么都处理不完,精疲力竭,脸上笑容基本消失。

为了消遣,他便想到了纳妾。

据史料记载,曾国藩给了儿子曾纪泽拿了三百两银子,希望他能帮忙,在江南买个妾室回来,陪自己解解闷,愉悦心情。

只可惜,曾国藩的心愿,并没有达成。

【写在最后】

其实,古代男人纳妾,原因都是多样的,不止是为了美色。

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纳妾的理由,可以是绵延子嗣、满足色欲,也可以是体现身份、愉悦心情,甚至还有人,想要靠纳妾,改变命数,谋求好运

比如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就曾给长兄写信,称自己想要纳妾。

而他纳妾的理由,是:一扫科举阴霾,直接中榜。

“本朝定鼎带砺之誓,士人必阃威如虎,然后可得甲科。内子柔懦,无威可畏,弟坐是沉沦二十年。今拟增置一妾,秋风桂子,庶其有望乎!”(取自《曾氏三代家书》)

曾国华科考多年,始终没中。

最后,他想,纳个妾回来,是不是可以带来好运呢?

话说回来,曾国藩51岁的纳妾,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虽然陈氏只活了一年多,但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

,慈禧掌控朝政,曾国藩激流勇退,自请裁撤湘军25000人,安安心心干了一些文职工作,最多也就是四处巡查。

这属于非常典型的明哲保身。

只是,后来,慈禧发现无人可用,再次重用曾国藩,开启了他新一轮官场生活。

在现代影视剧里,纳妾似乎轻而易举,可实际上,纳妾的过程很不简单

在古代,官僚仕宦、士大夫,在纳妾的问题上,大多保持着谨慎态度。

这也很正常。

因为纳妾,不仅事关身份、地位,更涉及不菲的消费支出,还可能带来嫡庶矛盾。

此外,纳妾与否,还和科考功名、家风传统密切相关。

至于古代的平民百姓,娶妻就花光了积蓄,根本没有能力纳妾。

对于古代百姓而言,能够安安稳稳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就已经是一生的追求了。

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