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hp是什么牌子(美国电脑巨头惠普融入中国的道路)
美国电脑巨头惠普,融入中国,打败联想,一季度卖1800万台!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便捷成为许多用户首选标准,但是对于便捷的智能手机而言,电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市场来看,竞争的激烈程度一直是逐年增加的。
联想、惠普、苹果都是世界领先的品牌,也难免会出现市场占领的问题,但是这种关系都是靠着各方面的优势获得的。
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惠普由两个美国人在自家车库创建的品牌,在世界PC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惠普逐渐成长为全球顶尖的电脑厂商,惠普靠着自己的管理学问,让惠普能够驱动公司的发展,让惠普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作为硅谷的第一个明星企业,在1942年之后,惠普开始重视发展自己,开始不断的收购各类公司扩大自己的企业含金量,1968年,惠普在电脑领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还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台式科学计算器。
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不久之后还发明了微电脑,微电脑的出现标志着惠普正式进军电脑行业了。
惠普最成功的发明,在于发布了"超便捷式"个人电脑,成为首个可以横跨美国飞行中拥有着足够电力的笔记本电脑,1985年,惠普进入中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产品制造商。
不断追求创新的惠普进入个人电脑市场之后,发展数年后终于到了巅峰,成为仅次于IBM的第二大计算机和仪器制造企业。
惠普不断的收购公司,在手机、打印机等各个方向都有涉及,
但是其中的收入还是来自笔记本电脑、打印和台式电脑三大支柱。惠普通过兼并迅速壮大,并向多元化发展。惠普通过多家合并,不断的追求创新,可以跟自己的主流的产品个人电脑相互联系,进行捆绑销售,这不仅扩大了自己的销售范围,还为原本的产品套餐,更加丰富起来。
惠普一直走在创新的道路上。惠普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成长思维,它会发现世界的缺口,世界上没有什么,它就会创造什么,它的创新点就在于,自己还在没有学会的情况当中,但是自己会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有成长的空间。
二、并驱争先
多元化的发展让惠普遇到了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的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行业竞争增多,更何况多元化的发展让惠普的对手更是联合起来对抗惠普。
多年来,惠普在多次并购中,体量已经变的非常庞大,市场也逐渐脱离自己的控制,对于市场的变化很难做出灵活的反映。
世界三大巨头崛起后,惠普在其中似乎成为了没有作为的小企业,成为时代的老人,其中的联想,靠着20万人民币创立了联想集团,从此举着民族计算机产业的大旗,一直在国内获得销量首先的地位,惠普没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被联想抢尽了风头。
很多公司都和惠普一样追求大而全,努力变成多元化的企业,但是惠普虽然多元化了,但是因为不够专注,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市场上还一度出现了哀嚎的声音:一代IT巨头是否就这样没落了。
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做了以此大胆的改革,就是取消绩效评分,现在的企业都是绩效至上,现在这种方式成功让员工相信自己可以直面挫折,不断的向困难发起挑战,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改变。
这样的做法让没有能力的员工和不认真的员工,没办法在这样的制度下继续留存下来,之前是指挥打哪,员工就向那个地方冲锋,现在更多的是鼓励员工自己向前冲。
对于惠普来说,员工也是"客户",只有尊重员工,才能充分发挥创新潜力,为公司带来的很大的提升,搭建起积极的企业文化。在次年就超过联想,第二季度PC的出货量远超联想,卖出了1800万台电脑。
虽然这种情况可能是短暂的,但是却传达给外界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惠普会一直走在时代前列。
转型是惠普的翻身仗。惠普在绩效上转型,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员工的发展潜力,员工不是被动的受指挥,而是让员工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反映问题,这样惠普的企业创新能力会从员工到高层不断的散发出来,惠普创新潜力的展现,正是员工经济主动创新的根源。
三、惠普之道
惠普是因为自己的企业实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这种状态下很难做出相应的改变,中国电脑市场如此巨大,想要超过同领域的人并不是那么简单,惠普通过什么方式赶超联想的?
1.客户永远是中心
惠普是根据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反馈提出新的思路,开发和设计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这是"惠普之道"的一贯做法。
处于用户进行开发,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于惠普的满意度,根据客服数据方面进行发挥,挖掘年轻人的市场,把产品做的更加精致,个性化,让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2.内外发力,创新全过程
惠普的成长演化是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次变革让惠普更具有战略领导力,当战略上出现分歧的时候,CEO必须出现,带着公司找到正确的方向。
帮助企业在面对"死亡谷"时可以从容面对,这样的惠普从下到上都是创新的成分,是惠普内部创新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普现在是全球排得上的科技巨头,现在的技术和企业环境都是指数型的增长,他们的商业模式转型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是遥遥领先,惠普的个人电脑已经超过联想,现在的惠普,联想再想超过它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