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哭嫁是哪个民族的风俗(土家族哭嫁习俗的历史)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你知道美丽的土家族哭嫁习俗吗?

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一支拥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歌舞、节日、婚恋、丧葬、建筑等习俗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地带。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而居。

作为一个生活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域边的土家人,已很少听到土家族独有的语言了。如今土家族通用汉语,我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土家族独有的文字。

听老一辈人说,土家族没有特有的文字,有的只是土家语,而如今大家都不会说了。

我熟知的土家族特色大概就是山歌、摆手舞、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出嫁的一种婚礼习俗。

在举办婚礼之前,男方和女方家需要提前筹备婚礼。对于女方而言最重要就是姑娘在婚礼进行的几天内会唱出嫁歌。

根据传统礼仪,姑娘哭嫁的时间长短是有不同的。女方双亲健在时是哭四天四夜,如果女方是单亲时则是哭三天三夜。

一般来说女方开声第一天早上第一次就是哭自己的父母,此后几天都是第一次哭自己的父母,之后就哭其他家人和前来道贺的客人。

由于是地方重要习俗,老人们会评价哭嫁时姑娘的表现,将姑娘的音量、音调、歌词作为衡量新娘才智的标准。

在哭嫁正式开始前,女方家需提前准备一些婚礼上用的东西,新娘则主要学习哭嫁歌和准备哭嫁时会用到的东西。

在学哭嫁歌时,家里会请村里几位有经验的阅历丰富的妇女来帮助新娘记歌词。

在记歌词时,准新娘也会开始请人做自己唱哭嫁歌时需要的“躲脸帕”。

“躲脸帕”是根据新娘的脸型以及她的喜好来做的,一般是用竹片做一个十字形的支架定形,再用较大的方巾在下,小方巾在上。

“躲脸帕”最大的作用是使新娘在哭嫁过程中不让客人看见她流泪和擦泪的情景。

哭嫁歌的内容很多,有“哭爹娘”、“哭姐妹”、“哭叔伯”、“哭哥嫂”、“哭陪客”、“哭八仙”等。

歌词有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陪哭”的姑娘(伴娘)和教新娘哭嫁歌的妇人即兴创作加进去的。

歌词有固定的结构,对歌形式较多,哭腔较重。

如“哭妈妈”时一般情绪感染的力度颇大,唱完新娘已泣不成声,其中歌词之一就是:

“蒿枝关门叶又多,为你女儿睡边坡,人人说你坡上懒,说你女儿事情多,一岁二岁抱着我,时时刻刻手中摸,三岁四岁背着我,滚茶滚水顺手摸。

五岁六岁教着我,教我读书又唱歌,七岁八岁教着我,教我洗碗就洗锅。”

“哭爸爸”时则会有“油菜开花油菜黄,先把爸爸哭一场,油菜开花油菜青,爸爸生来受苦心,橙子开花起层层,爸爸是个苦命人,桐子开花十二朵,又养弟弟又养我。”

在游席的时候,遇到做生意的客人时,就可以唱“辣椒开花叶又细,你在北京做生意,南瓜开花起坝坝,你们生意做得大,杨柳开花起段段,身穿名牌衣脚穿名牌鞋,钻石手镯带回来。”

土家族在常年接触汉族并且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情况下依旧将哭嫁的习俗保留了下来,通过哭嫁我们还能更多地接触到很多土家族的民间音乐、领会哭嫁歌的巨大历史价值。

哭嫁是土家族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特色,是先人留下的具有自己民族风情的习俗,是长期以来积淀的文化艺术的结晶。

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