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小楼昨夜又东风全诗内容与意思(李煜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后主绝命词,字字血泪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史称李后主,是五代时南唐的亡国之君。他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词真挚,风格鲜明。

尤其是南唐亡国后,所作的词更是题材广泛,内涵深远。在五代宋初词坛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作影响深远。

这首词的意思是,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呢?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在明月当空之际梦回故国的伤痛呢?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经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一样,没有尽头。

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 ,为后世很多人所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中那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所引起的共鸣。

这个比喻句感颇具感染性和象征力,使得人们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助它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

那么,当时李后主有多大的愁思,能用得上“一江春水来”来比喻呢?

词的一开头就质问“春花秋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春花浪漫,秋月高洁,这么美好的事物,本应是令人欣喜的。

但这春花秋月,对身为阶下囚的李后主来说,却早已没了一点意趣。

词的第二句“往事知多少”,是说有很多往事忘不了。回想当年,他身为国君,不理朝政,日日纵情声色,沉迷诗文,还枉杀忠臣。而如今,沦为了亡国之君、阶下囚,更是悔恨不已。

“东风”,原本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然而,又引起李后主对“故国不堪回首”的嗟叹,他只能在“小楼”内苟且偷生,回想起自己的南唐王朝、李氏社稷,早已灰飞烟灭。

听东风,望明月,李后主触景生情,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经多次出现。这种精神上的折磨,真让人难以忍受。

即便这样,他依然梦回故国。那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那国土已改赵姓,山河已变色。

“朱颜”一词,虽然具体指的是南唐时的后宫佳丽,但同时又是曾经的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全词语言简明凝练,优美清新。使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所以,后世很多人称赞李后主的词是“血泪之歌”,字字珠玑。

南唐亡国后。李后主被俘,他被宋太祖封为违命侯,软禁在汴京。

经历了三年的阶下囚生活后,在七夕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李后主回首从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大好河山,却被他一朝断送。如今国破家亡,他每天都活在悲苦与悔恨中,“日夕以泪洗面”。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在汴京饱受屈辱,就连他最心爱的妻子小周后,被宋太宗给非礼了,身为阶下囚的李后主受此大辱,也只能选择隐忍。这些,又何尝不是像春江之水的“愁”呢?

当日,有旧臣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后主,李后主对他感叹道:“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于是,满腹的愁怨使他挥笔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首毫不掩饰追思故国的词作,很快就就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身为一国之君的宋太宗,怎么能忍受李后主这个亡国之君思念故国,心有不甘呢?

于是,他以为李后主庆祝生辰为名,送去了“牵机药”。李后主心知肚明,接过毒药一饮而尽。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日益饱受着精神上的折磨,与其忍辱活着,倒不如了却残生。对他来说,死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这首《虞美人》成了李后主的绝命词。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也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堪称字字血泪。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如今,千年已过,“林花谢了春红”,金陵古城外,依然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任凭雨打风吹去”,李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一直被后人吟诵。

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