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幽居初夏古诗赏析与翻译(陆游幽居初夏古诗意思鉴赏)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陆游在初夏写的一首诗,浅中有深,平中有奇,很能体现他的风格!

荷香熏染流年,绿荫漫过天涯。

一声新蝉,一阵蛙鸣,奏响了夏日的序曲。

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湖水涨满,一群白鹭在湖边觅食嬉戏;绿草茵茵,蛙鸣阵阵,一派生机勃勃。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在他三岁时,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父亲陆宰遂携家眷流亡至山阴。

亡国之痛,流离之苦,几乎是伴随着他的年龄一同成长的。

他一生都在为收复中原奔忙,奋斗,“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他一生的痛。

这样的痛苦遗憾不仅体现在他的爱国诗中,甚至从他的田园诗中也可窥见一二。

晚年的他被排挤出朝廷,隐居山阴老家,写下了大量田园诗,这些田园诗中固然有隐者的闲适恬淡,但更多的是于幽美宁静的氛围中暗含不平之气。

这首《幽居初夏》便是如此,前三联写景,美如画卷,最后一联陡生波澜,表达了一种岁月不居,壮士空老的感慨。

诗歌首联点明了风物节令,照应了标题。

“湖山胜处”

四字从大处落笔,一下子将读者摄入了一个有山有水的意境中,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山阴的喜爱与赞美。

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言“今代江南无画手,矮笺移入放翁诗”

而后一句则是从细处着笔,槐柳成荫,草木扶疏,小路横斜,只是短短七字,便将初夏乡间清幽的景象描绘得宛然在目。

再来看颔联两句,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进一步烘托宁静的氛围。

“水满”,“草深”这是一种互文的写法,湖水上涨,岸边长满了青草,常有白鹭飞来在此觅食,时不时也会传来几声蛙鸣。

前一句以飞翔的白鹭,营造了一种自由开阔的意境;而后一句则以鸣蛙的喧闹,衬托了环境的清幽。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诗人的闲适心境由此可见。

接着的颈联两句,依然是写景。

时值初夏,竹笋已收过一茬,而木笔花却刚刚绽放。

“箨龙”就是竹笋的别称,苏轼有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而“木笔花”又名“辛夷花”,也就是现在的玉兰花。

这两者都是初夏常见的景物,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大有深意。

一来,与上一联的白鹭,蛙鸣相呼应,共同展现了自然界的蓬勃生机。

二来,也是为了呼应标题的“幽居”二字。

竹笋是吃食,木笔花是观赏物,诗人的口腹之欲和耳目之欲,都得到了满足,那么心中的悠闲惬意自是不用多言。

前三联里,诗人选取了几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轻轻几笔,便描绘出一幅开阔宁静,生机勃勃的初夏画面,境界浑成,令人陶醉。

但最后一联,笔锋一转,“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可惜这样的画面却无人共赏,午觉醒来,也无人品茗谈心,其中的孤独与苦涩,非过来人,难以体会。

整首诗来看,围绕一个“幽”字展开描写。

前三联极写初夏环境之清幽,最后一联则抒发志士空老,知交零落的幽愁暗恨。

前三联的景色有多美好,最后一联的愁恨便有多深沉。

其实,《幽居初夏》是一组诗,总共有四首,每一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写尽了初夏的美景,也道尽了年华空老的无奈与惆怅。

这也是陆游的田园诗有别于陶渊明,王维等人之处。

正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所评“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