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望月怀远翻译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是中秋节的古诗吗)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让人意想不到,一首怀人的千古佳作,写的竟不是情人间的浪漫相思。

大唐开元五年,广州海边别墅里,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张九龄披衣起床,随手熄灭桌上的蜡烛,走到了窗前,面对海上缓缓升起的明月,轻声吟唱出一首千古绝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吹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送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这首《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人之作,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历来被人传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诗人望着皎洁的明月,立刻想到远在长安的友人,他坚信,远方那个他思念的人,此时也看着月亮,并且感叹夜的漫长,也开始想念身在远方的他。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但是张九龄不仅仅满足于欣赏,他还想抓住一把月光带回去,给他思念的人看看。但是月光怎么可能留得住呢?他只能选择睡觉,希望在梦里看到他们相聚的日子。

全诗描写层层深入、毫不紊乱,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很是感动人。

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是情人之间的彼此怀念,因为诗中“情人”、“佳期”、“相思”等词语都是情诗里表达感情的用语。但是也有人认为,诗中的“情人”指的是多情人,也就是诗人自己。

而“佳期”、“相思”是指人世间常有的感情,不能狭隘的理解为爱情,所以这首诗只是一首普通的思念亲人、友人的怀人诗。

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谁更接近事实呢?那就要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寻找答案了。

大唐开元四年,张九龄担任左拾遗,负责监察百官言行,向宰相和皇帝提供建议。因为他性格耿直,直言敢谏,在公事上得罪了宰相姚崇。

张九龄找到了唐玄宗,希望玄宗能帮他说几句公道话。但唐玄宗刚登基不久,许多事务上都要仰仗姚崇,所以有意偏袒姚崇,不但没有从中调解,反而让张九龄自己想办法解决。

张九龄怕姚崇打击报复,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找了个借口,辞去官职,回广东韶关老家躲避风头。

在回家途中,路过大庾岭,一路上九转十八弯,行路十分艰难,路上的行人和商贾怨声载道,张九龄将路上所见所闻全部都记在心里。

一回到家,张九龄立刻上奏朝廷,建议在大庾岭修建宽阔的官道,方便南北的交通,造福岭南人民,并提交了详细的工程计划。

朝廷接到张九龄的奏报,马上同意了他的建议。其实朝廷早就有意要开发岭南。

因为当时广东的海上贸易已经十分发达,海外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抵广东,只因为交通困难,这些货物无法运输到中原和全国各地。

为了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在中原到广东之间修建一条宽阔的道路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大庾岭正是必经之路。

不久,朝廷任命张九龄为工程总指挥,负责设计和修建打通大庾岭山路。整个道路长达十几公里,在当时施工技术还很落后的条件下,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

张九龄亲自勘察路线,发动百姓集思广益,客服种种困难,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将大唐这条中原连接岭南的道路全线贯通。

完成了朝廷交给他的任务后,张九龄和朋友来到了广州,住在朋友海边的别墅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创作了《望月怀远》。

知道了这个创作背景,我们也就知道了《望月怀远》这首诗的确不是写情人间的浪漫相思,而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官员,怀念曾经的领导唐玄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

唐玄宗当然没有忘记张九龄的功劳,开元六年,因为张九龄修建贯通南北的道路有功,玄宗下令将他调回朝廷,官复原职,不久又升为中书侍郎,从此官运亨通,最后直做到宰相,而且是大唐唯一一个出生在岭南的宰相。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要出来指责了,这么浪漫的诗歌怎么可能不是写爱情的?然而我要说的是,这就是事实!你可以拿它当爱情诗在女孩面前装文艺青年,但你不能否认,很多我们认为是写爱情的诗歌,但它确实不是爱情诗。

其实在古代,用暧昧的词语意境来比喻君臣关系或上下级关系的作品有很多,最早出现的是屈原的《离骚》,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就是在暗寓君臣关系。

还有唐朝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巧妙地将举子比喻成新娘,将考官比喻成公婆,表面看是闺意诗,实际上是表达师生关系,借新娘子的口吻来试探考官,希望得到考官的帮助。

虽然张九龄的诗要比朱庆馀早很多年,但他们同属于一个类型,只不过一个是写师生关系,一个是写君臣关系罢了。

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