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货币演变的五个阶段(我国货币史上的五大演变经过)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中国货币史上的五大演变,人民币背后的货币演变可不简单!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钱,不同的面值上数字图案大小都不一样。可你知道吗?

这小小的一张货币在历史上却经过了许许多多次的演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货币史上的五大演变,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这小小的一张纸背后可不简单。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货币,在商朝时期就已经用贝来作为货币。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与“贝”有关,比如资、赌、赔、贫、贵、财等等。

但是随着商品交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货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海贝已经无法满足商品交易的货币需求,于是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制造的货币开始广泛的流通,而贝这种货币也开始慢慢的消失在中国货币的历史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在没有一个相同标准的规范下,中国的货币种类非常多,且各种形状非常杂乱,主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

随着秦朝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二一〇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古今注》记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货币机制,在中国以往朝代中被广泛使用,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汉朝对铸造货币采取放任态度,允许私人制造货币,换句话意思就是说:你们自己造的钱你们自己用,随便你们怎么搞。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这个政令一下,私人铸造的货币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113年,长年累月做梦都在研究怎么打匈奴的汉武帝看不下去了,心想我一场仗下来国库都空空的,你们倒好,比我一个天子都有钱,这哪行?

于是汉武帝收回了铸币权,不允许私人铸造货币,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从此确定了货币的铸造权只能归国家所有。

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铸造的货币上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上面不写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的铜铸币,“通宝”即流通的宝货。

“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即十文钱重一两,积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

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到了北宋,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货币流通数量增加,在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而后年年逐渐增加。

要铸造的货币多了,原材料铜不够用了,当时铜的开采及提炼水平还不是很发达,北宋朝廷为了满足货币的需求,在一些地区大量的铸造铁钱。

而铁钱的价值比铜钱的价值要低的多,换算下来,铁钱的重量非常重,非常不利于携带。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一贯钱二十五斤八两,多带几贯铁钱那得用毛驴来拉了。随后交子这种货币开始出现。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当时的四川为了方便携带巨款的商人而经营的现金保管业务,名为“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保管费用为存款数额的百分之三。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叫做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货币,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货币发展的五次重大演变,看完这篇文章各位是否对人民币又有了新的认识了呢?

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