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刘雯雯简历及个人资料(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刘雯雯介绍)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刘雯雯:为了考试,一天要练12小时,吹出了腹肌。

每个人的风光背后,都有其艰辛的成长和付出,那些出彩的瞬间,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勤学苦练。

没有一个人的成长会有捷径,也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靠着不学无术获得丰厚回报。

人的成长,在于自己不停的修炼,在于让自己向着一个目标,执着的去努力,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还是一个深刻的哲理。

人只要用功,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那么,就会有自己光芒夺目的那一刻。

刘雯雯,山东济宁人,她在妈妈肚子里,就听着唢呐声长大,在家族里,她是第十三代唢呐传承人。

她母亲的家族中,从明末清初,就开始吹唢呐,母亲是背着她的外公偷偷学的艺,被外公知道后,还打了母亲一顿,后来,母亲在一次演奏中,得到了外公的认可,从此,她便光明正大的学艺。

父亲也是一名唢呐手,在他的家族中,是第7代。她的爷爷辈,靠着吹唢呐谋生,被称唢呐匠,一到饥荒灾害年节,便带着唢呐迁徙,一路走,一路卖艺,靠着吹曲子换钱换窝头。

她的母亲为了谋生,还学过大鼓,看看唢呐一天天不景气,母亲把手艺传给了她,希望这项技艺传承有人。

当时,母亲教她时,她还小,家里一吹唢呐,就觉得很吵,感觉关公耍大刀一样,她认为自己一个女孩家,吹什么唢呐,这就不是自己一个女孩该干的活。于是,父母不在家,她就不吹。

但父母是行家,回来,一摸哨片,发现不是湿的,就打她。为了不影响邻居,父母每天很早就把她从床上叫起来,到附近的公园去练。

从4、5岁起,一直到她读高中,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冬天手被冻僵,夏天遭蚊虫叮咬。

她有时也和父母闹,但父母态度非常坚决,让她一冷静下来就练,并对她讲,她这命里,吹唢呐就是大事。

5岁那年,父亲领着她去见师爷,师爷送给她一个自己做的小唢呐,让她好好吹。师爷话一说完,她就讲,爷爷放心,我一定好好吹。

也许是觉得自己承诺了别人,也许是师爷有魔力,总之,从那一年,她努力练开了唢呐。

8岁那年,母亲领着她遍访北京、上海的名师,夜里坐车,在火车上睡,天一亮到北京,只为了节省下住宿费。有时,到得早了,便在长安街的地下通道睡觉,天亮之后,再去老师家里上课。

就这样,她刻苦学习,再加上父母的严格要求,让她最后坚持下来。

她长大后,也很感激父母,觉得没有父母的鼓励,她也走不到现在,在学唢呐之余,她也学舞蹈,学了十几年,直至高考的时候。

十几年的舞蹈功夫,在她之后的演出中,帮了很大的忙,让她在台上的表演及走台步,跟指挥互动,显得更好看,演出了自己的风度和仪态。

2008年,她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唢呐大师刘英,刘英被称现代唢呐第一人,拥有一手口技绝活。

2011年,她参加中国器乐大赛,为了获得好成绩,她假期不回家,在断了电的琴房练习,当时,里面非常闷热,她在里面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曲目,每天练下来,浑身都能湿透。

比赛中,她夺得了金奖。2018年,她拿到了硕士学位,留校成了一名老师。

在上学期间,她对唢呐也有了一些探索,并进行了创新,把西洋的一些表现形式融入了自己的唢呐演奏中。在上海乐团演奏,她让作曲家为自己的唢呐作曲。

在之前,唢呐一直很难和交响乐融合,它的的声音太强烈,难以与交响乐圆润的声音平衡,她在和乐团合作时,把唢呐的声孔露着。

不含住哨片,尽量让唢呐的声音不突兀,又让自己的吹奏很有气势,一时融合的很好。

她称,让大家开心一些,乐意一些,不要总是苦大仇深。为了演奏精彩,她在平常的生活中积蓄情绪,然后在舞台上爆发。

在日常生活中,她显得很平静,家中的摆设也很简单,客厅电视柜上,摆着一幅她演出的水粉画,另一幅画框,是她的演出报道,还有一些专辑、杂志。

在阳台上,放着一个吉它。琴房里,则是一排排大小不一的唢呐。

她每天没有生活,只有工作,一着围着唢呐转,生活中98%的时间,除了演出,不是给学生上课,就是训练,一天会训练5到6个小时。

为了不让自己的演奏扰民,她常打开衣柜,对着里面的衣服吹,让衣服把声音吸收。剩下为数不多的时间,她会去健健身,或者逗逗自己的宠物狗。

在2020年,她考取了唢呐博士学位,她也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

考博士,让她进行了一次挑战,这个学位,几十年间,没有人考过,主要是,考它的难度很大,必须专业顶尖,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考试时,要求吹满60分钟,需要吹各种曲谱,常人吹一首5分左右的曲子,就会吹得脸红脖子粗,她则从容不迫的完成了所有考试内容。为了考试,她一天练习12小时左右,并吹出了腹肌。

2017年,她在澳洲新年音乐会上,凭着一首《百鸟朝凤》,一时轰动世界,刚上舞台,她很懵,突然感到自己很小,世界很大。

指挥看她紧张,提醒她,让她微笑向观众示意,走得慢一点,优雅一点,并告诉她,她是拿着最有中国特色的乐器,演奏中国民间最传统的音乐。

在演奏过程中,她用唢呐咔戏模拟人声,还有动物鸣叫,并加入了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演出结束,一时令外国演奏者趋之若鹜,他们争相好奇地问她,一件没有按键,小巧的乐器,她是怎么奏出那么丰富生动的声音。

在民间,吹唢呐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项技术活,戏称一天得吃12顿饭,唢呐音域窄,只有8个孔,掌握音调很难,对肺活量要求很高,特别耗力气。

她不喜欢跑步,认为自己吹唢呐就是做有氧运动,一天吹下来,吹得肚子都酸痛。平时,她教的学生,只吹半个小时,就得脱一件衣服,全被汗浸透了。

她自己也是,一吹,衣服就被汗渗透。父母有时不解,觉得她吹得够好了,还那么用功,她认为,吹唢呐需要蓄力,只要有一天松懈,就可能会吹不出来。

一个出色的唢呐演奏家,她的出彩,在于自己平日的厚积薄发,也在于矢志不移的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内不停地追求和努力。

她有一对优秀的父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她的帮助很大,他们对她严格的要求,让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她得遇名师,也在技巧和理论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

她在唢呐演奏领域的成就,无与伦比,在这一领域,她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但如何吸收各个流派之间的特色,让流派和流派之间融合,还有东西方音乐的融合,依然是她挑战的一个大课题,尽管任重道远,但她已经求索有成,希望她能再接再厉,做到更好。

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