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小年是农历多少(为何小年北方农历23而南方农历24)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小年到底是农历23还是24,各地区时间不一样原因其实很简单。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们传统的北方小年,众所周知,中国的小年在各地区时间是不一样的,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北方的小年是农历23,南方的小年是农历24

那为什么造成南北之间过小年的时间差一天呢?

其实在清朝以前,中国的小年时间都是根据老祖宗千百年来定下的规矩,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四。

但是到清朝初期,顺治皇帝的时候,又改成了农历23。所以北方地区还是延续着清朝定下的新规矩。自动调节成了农历23。

那为什么南方地区没有执行农历23的规矩呢?

主要是两个原因,首先南方地区距离清朝的首都北京比较远,所谓天高皇帝远,所以执行起来时间上面就有一个跌宕性。

加上南方地区以山区为主,传播度,流传度方面其实非常的有限,尤其是在古代交通地域传播度不是那么发达的情况下,所以南方地区就没有深受影响。依旧保留传统的24过小年。

自清朝初期以来,北方地区就开始执行农历腊月二十三的规矩,而南方地区还就依旧执行着老祖宗制定的旧黄历。农历腊月二十四。

事实上在有些地区甚至还有其他日子过小年的,这里就不再赘述,可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方的民风民俗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差异。

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地理地域有很大的渊源关系。

光皇帝远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概括,里面含着巨大的学问,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广西,云南,贵州等方面还保留着原始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是民风民俗习惯,保留着少数民族的特色,这与这一点也有很大的关系。

再加上山区本身交通不方便,内部流通更加的频繁,与外界之间的交流有限,虽然在经济商贸往来上面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民风,民俗文化以及传统风格的继承上,却起到了很好的保存继承。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很多的南部山区,还依旧保存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很多传统风俗,比如说在老家老家盖新房,嫁娶或者白事甚至走亲访友还有很多的讲究等等。

而北方地区由于一马平川,所有的消息不胫而走,传播的非常快,山无形中就起到了一种阻挡和阻隔的作用。

尤其是中央政策的招令夕改也会第一时间得到。所以越往北越到北京附近地区皇权地位以及官本位思想就愈发的严重。

直到现在的今天,我们有时候在电视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北京的老土著老人家,自诩为八旗子弟洋洋得意。

提着鸟笼到处溜达,这叫一个地道。祖上可是阔过,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满足虚荣心和炫耀的一种资本。

不管是腊月二十三也好,或者是腊月二十四也罢,其实都是托着民众对于新年的一种仪式和祝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身体健康,百姓富足。所以具体究竟是哪一天已经不再重要。

好在大年三十在全国是统一的。不过南北差异即便是放在现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依旧还可以感到明显强烈的,如果你身边有南方或者北方的朋友,你能明显感觉到。

说话的口音,饮食的文化,还有思想层面的观念文化都有很大的区别。

不过说到这一点,简单插一句嘴,央视的春晚毕竟是在北京录制,是中央电视台广播影视大厅,所以基本上更多的迁就于北方的居民。

比如说里面大家耳熟能详的,我们一起包饺子,其实南方就没有认同感,因为南方几乎不吃饺子。

这是地域的局限性,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他更倾向于河北,内蒙,东北三省等北方地区的审美口味和趣味。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和约定俗成,一时间是很难更改的。这也造成了南方人无法认同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这些年随着春晚的格式化和程序化愈发明显,再加上弘扬主旋律的色彩过浓或者过度煽情,也丧失了部分南方人的观众群体,以至于它的影响力在南方地区越来越弱,甚至很多人都不看。

不过随着交通贸易的往来频繁,以及交通物流的发达,商贸往来的密切,南北之间的差异将会呈现越来越小。

而且推广普通话在全国也已经很多年,大家都可以基本上用普通话能听懂对方说的可能老一辈能听懂,但是不会说,但是这就是时代的更迭性,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过度和缓冲大一统的融合,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而对于南方山区地区,本身由于地形的影响,可能传播度方面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来进行。

南方和北方没有所谓的谁强谁弱的问题,这是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地大物博。百花齐放的结果。尊重各地方习俗,民风。以一种包容的文化形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

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