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普朗克个人简介及贡献介绍(普朗克开挂般的人生经历)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普朗克开挂般的人生,前半生顺利,后半生却是悲剧!

上帝一定是太嫉妒他了。

说起最帅的物理学家就不得不说到普朗克了,作为颜值最高的科学家之一,他却有着比较戏剧性的人生。

可以说是前半生开挂般的顺利,后半生开挂般的悲惨。

普朗克于1858年出生于德国。不仅长得帅,还极具音乐天赋,而且是会弹会唱会作曲的那种。

据说,小时候普朗克在家里弹琴,邻居们觉得十分动听,于是就称他为“普朗克家的舒伯特”。

因为对物理和数学的浓厚兴趣,因此,他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还纠结了挺久。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自己十分擅长的数学,并且打算课余时间搞音乐。

虽然他选择了数学专业。但是普朗克偶然去听了一位物理老师的讲座后,他对物理的兴趣又被重新点燃,普朗克立马决定开始兼修物理。

于是,普朗克不得不在繁忙的数学课程,和同样需要大量时间的物理,加上大学合唱队的指挥,以及领导乐队的活动中,游刃有余地切换着。

事实上,在普朗克学习物理之初,曾遭到慕尼黑的物理学教授菲利普·冯·约利(Philipp von Jolly,1809-1884)的劝说,叫他不要学物理。

这位教授认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补。(这也是当时许多物理学家所坚持的观点)

但是普朗克坚持学习物理: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

殊不知,他的这个坚持却成了他人生苦难的开始。

1877年,普朗克来到了柏林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以及数学家卡尔·魏尔施特拉斯手下学习。

但亥姆霍兹与基尔霍夫上课都十分无趣,有时还会讲错,最后普朗克只能选择自学。

关于亥姆霍兹,普朗克曾这样写道:他上课前从来不好好准备,讲课时断时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让学生觉得他上课很无聊。

关于基尔霍夫,普朗克写道:他讲课仔细,但是单调乏味。

临近毕业,普朗克根据自学的内容,写了一篇论述“熵增加原理”以及“热力学定律”的论文。

终于熬到了博士论文答辩,离毕业就只差那一小步了。普朗克带着他精心准备的论文,信心满满地参加答辩。

然而,这篇学术价值如此之高的博士论文,并没有得到当时教授们的认可,他们完全不相信普朗克的理论。

不过,由于他平时的表现很优秀,尤其是他在学校实验室出色的工作,教授们让他通过了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其实,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就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

从柏林大学毕业后,普朗克回到慕尼黑大学当讲师,一边授课,一边搞研究。

大约1894年起,普朗克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提出的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普朗克常数),成为了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普朗克作了《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激动地阐述了自己最惊人的发现。

他说: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

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数值ε=hν。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物理常数,它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现代蝴蝶”。

从此,量子论诞生,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很快量子论就得到公认。

但是,在之后的十几年,人们始终对他的“量子论”将信将疑,以至于普朗克屡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在普朗克被提名多次以及陪跑了十几年之后,才获得早该属于他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这还不是最惨,学术上的不公只能算他遭遇的最小的不幸。

普朗克51岁那年,他的第一任妻子玛丽因为结核病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四个孩子)

两年之后,他跟第二任妻子玛格丽特·冯·赫斯林结婚。但是就在普朗克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生下第三个儿子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很快,普朗克就收到消息,在凡尔登战役中,他的大儿子不幸身亡。没过多久,又传来消息,他的二儿子被法军俘虏了,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就在普朗克都还没来得及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中喘口气的时候,他的双胞胎女儿又出事了。

二儿子被俘后三年,他的女儿格雷特要生孩子了。

本以为黑暗的日子终于要到头了,普朗克又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了。但是就在生产当天,格雷特的孩子呱呱坠地,但是她本人却因为难产死掉了

就在我们都以为,格雷特的丈夫会因为太爱格雷特,发誓从此终身不娶,然后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们的孩子养大成人的时候,剧情突然来了一个大反转。

他居然转身就娶了普朗克的另外一个女儿,也就是格雷特的双胞胎埃玛。

然而两年后,埃玛也死了,而且一样是因为难产

同样的,埃玛也留下了一个孩子。于是,普朗克为了悼念他的两个女儿,就给她们的孩子取了跟她们一样的名字,一个叫格雷特,一个叫埃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伤心欲绝的普朗克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活动中。

1933年,纳粹党党魁希特勒正式成为德国元首,诸多科学家受到迫害,特别是犹太科学家。

尽管当时普朗克没有受到纳粹的迫害,但是把科学当作生命的普朗克表示:无法眼睁睁地看着昔日同僚被迫害。

于是,他跑去找希特勒说理了。

结果,显而易见,希特勒勃然大怒

他们“精确”计算出普朗克有1/16的犹太人血统,说普朗克是“白色犹太人”。

于是,纳粹就关了普朗克的研究所,把他的理论打成异端邪说(黑体辐射公式被污蔑为“只是初等的数学推导”),并逼迫普朗克辞去柏林科学院院长的职务。

虽然普朗克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他依然不放弃学术研究,还是会四处演讲。

在一次讲学途中,普朗克遇上了轰炸,导致他在避弹壕里躲了几个小时,甚至差一点就被活埋在下面。

1944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空袭炸平了普朗克的居所区,他所有的手稿、日记、书籍和讲义以及其他全部个人用品,均毁于一旦,没能留下一样东西。

1945年,普朗克的二儿子埃尔温(仅剩的一位)因参与暗杀希特勒未遂而被纳粹杀害。

至此,普朗克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4个孩子全都去世。

这无疑给了普朗克致命一击。此时80多岁的他已经疾病缠身,行动也不便,还要继续承受白头人送黑头人的痛苦。

1947年3月,普朗克做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演讲——《精密科学的意义和范畴》,在经历了几十年残忍的折磨之后,普朗克只是在演讲中无比平静地说:

值得我们追求的唯一高尚的美德,就是对科研工作的真诚,这种美德是世界上任何一股力量,都无法剥夺的,这种幸福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超模君不得不佩服普朗克坚强的意志力,在经历了如此多精神与肉体的磨难后,还能笑对人生。

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在哥廷根大学医院中去世,威廉皇家学会为了纪念他,改名为“马克思·普朗克学会”。

人们把普朗克葬在了哥廷根的公墓里,在他的墓碑上,除了他的名字,只有一行短短的墓志铭,那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物理学常数:普朗克常数h=6.63×10^-34 J·S。

爱因斯坦在写给普朗克的悼词里是这样说的: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

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