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韦庄简介(韦庄生平事迹资料介绍)
韦庄:望断思乡路,终老未还乡!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代·韦庄《菩萨蛮》
蜀地崎岖的山路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一身青衫踽踽而来,嘴里吟诵着对江南的思念。
江南的春天水碧天青,躲在画船里,在春雨的滴答声中悄然入梦,多么温馨的画面。
他是在怀念江南吗?或许,他只是怀念江南那段青春的岁月;亦或许,他只是打着忆江南的名义思念着那个遥远的故乡。
他就是韦庄,唐朝末年一个不走运的文人。
韦庄,生于长安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城南韦杜,去天五尺”,初唐时的韦家,是与杜家齐名的名门望族。
韦庄的四世祖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韦应物,他的七世祖则是唐睿宗时著名的宰相韦待价。然而曾经的荣耀与辉煌,都与韦庄无关。
他出生时,韦氏家族早已败落,且父母早亡,家境十分贫寒。
但是,韦庄从小就聪颖过人,喜爱读书,并立志报国。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唐代·韦庄《关河道中》
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匡扶像尧舜那样的明主。然而他生不逢时,生于大唐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吏治混乱不堪。但他并没有失望,还是孜孜不倦地为科考入仕做着准备。
然而,一个人的成功,只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气与机遇。
可是好运气却偏偏不愿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数次参加科考,可此次次名落孙山。
不仅如此,唐僖宗广明元年的那次科考不第后,他还恰逢黄巢起义,起义军攻入长安,烧杀抢掠,繁盛的都城马上成了人间炼狱。
仓皇出逃中,他与弟妹们走散,一个人孤独地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仿佛天地间一粒微尘,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茫茫风沙之中,再也找不到踪迹。
韦庄逃离长安后,开启了他的流浪生涯。为了生计,他辗转各处做幕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诗。
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如今父老偏垂泪,不见承平四十年。
——唐代·韦庄《洛阳吟》
这一日,韦庄来到洛阳,曾经的东都,却再不会有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只剩下西风萧瑟、哀鸿遍野。人们也再无闲情逸致漫话桑麻,只能泪眼相对,无声叹息。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在韦庄出生的前几年,又经历了奉天之难、甘露之变等事件,大唐早已如将落的夕阳,无力地挂在天边,做着最后的挣扎。
盛年时的韦庄又遭遇了黄巢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给了大唐以致命的打击,让那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更是如一栋摇摇欲坠的大厦,随时都会崩塌。
可以说在韦庄四十多年的人生岁月中,从未见过什么是太平盛世,什么是国泰民安。
乾宁元年,五十九岁的韦庄终于进士及第,他以为可以将平生所学,用来报效国家。可是末世残阳,岂能凭一己之力挽回,无奈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一步步走向灭亡。
光化三年十一月,宦官们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了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这个消息,让韦庄对大唐彻底绝望了,他决定投奔一直欣赏自己的西川节度使王建。
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
暴客至今犹战鹤,故人何处尚驱鸡?
归来能作烟波伴,我有鱼舟在五溪。
——唐代·韦庄《赠云阳裴明府》
王建听闻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掌书记,不久后又升任他为起居舍人。从此,开启了他在蜀地的生涯,也让他的仕途真正走上了巅峰,这时的韦庄已近花甲之年。
王建很信任他,许多事情都愿意听听他的建议。唐天佑四年三月,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温,朱温改国号为梁,建都开封。
王建听说后想要进军中原,匡扶唐室,但韦庄则认识到,大唐气数已尽,再难复起。
而且为了一方百姓和蜀地安宁着想,他力劝王建称帝,国号为大蜀,定都成都,史称前蜀。
韦庄在蜀地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那些年,他有着壮志已酬的欣慰,但更多的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叶落都想归根,他也梦想着能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的故乡,在那里终老天年。
可现实却并不给他这个机会,故国早已消亡,故土也再难归去。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唐代·韦庄《菩萨蛮》
曾经的他说“未老莫还乡”,以为终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沧桑已经爬上了他的脸颊,霜雪也尽染了他的须发,可他依然回不去那个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只能无奈地说,“白头誓不归”。
曲终人散,武成三年八月,韦庄在成都华林坊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终于应验了他诗的话,“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故土成了他回不去的奢望,他只能终老他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