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最后谁赢了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淝水之战:汉民族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背后的原因令人动容!

老话说:“一人兴邦,一人丧邦”,杰出的灵魂人物往往对全局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放在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甚至能直接改变一个王朝的气运。

东晋十六国时代,前秦王朝就出现了一位靠着一场战役改变历史的灵魂人物苻坚,而苻坚用来改变历史的“神器”,就是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说来“淝水之战”之所以出圈,不仅因为这场战役改变了前秦的命运,更是因为一代雄主苻坚创业未半而竞折腰,竟然还输得一脸懵,直到战役结束都没弄明白自己数十万大军占尽兵力优势,怎么就输给对方八万人马了呢?

01衣冠南渡

时间倒退回淝水之战前66年。这一年,刘曜的汉军攻破西晋的都城,正式宣告了西晋的灭亡。西晋残余的遗老遗少们,不得不扶老携幼凄然南渡,与江南士族一起拥立司马睿为晋元帝,就此开启了东晋时代。

晋朝势力偏安一隅后,北方成为各股少数民族势力的角斗场。

这其中,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最为强大,这股势力先后灭了前燕、前凉等小国,而后前秦的苻坚又在公元357年成功诛杀暴君符生,自立为大秦天王,结束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大分裂状态,带给当地百姓一段宝贵的和平岁月。

然而,随着北方的休生养息逐渐恢复了活力,苻坚忍不住想要和南方的东晋王朝一较雌雄。在他看来前秦的军队兵精将广,足以“投鞭断水”,对付起文弱的东晋来根本不成问题。

更何况,早在三国末年,北方军队就留下了对战南方政权的成功案例。

苻坚还记得,那是晋灭吴之战,当时西晋兵分三路,一路出三峡直取建邺,让东吴的长江天险完全发挥不出作用;

另一路直奔东吴重镇江陵,而最后一路大军则从青州、徐州一路打到长江边,与前两路大军一起对东吴形成夹击,分分钟逼得东吴俯首称臣。

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最后谁赢了

晋灭吴之战给了苻坚灵感,苻坚一盘算,如今自己能调动的大军有数十万人,而东晋最多只能调动七、八万人。兵力的绝对优势,让苻坚更加坚信,自己能够将晋灭吴之战完美复刻。

公元378年,苻坚命令尚书令苻丕率领7万步骑进攻襄阳,屯骑校尉石越率骑兵1万前往河南一带机动配合;

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兵5万出湖北南乡,领军将军苟池与强弩将军王显率军4万出武当,兵分四路,共计17万大军,正式对东晋宣战。

02淝水之战

让苻坚没想到的是,东晋不是东吴。战争爆发后,东晋迅速派谢玄率5万北府兵迎战前秦大军,与此同时,谢安也接管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并加固建康城防,全力对抗前秦大军。

东晋拼死一战的气势让苻坚颇感意外,所幸这并没有影响前秦进攻襄阳部队的士气。这路前秦军在苻丕的带领下,一路杀到了沔水北岸,眼看着就能拿下襄阳城了。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东晋的襄阳守将朱序又对前秦产生了误判。在朱序看来,前秦军队是北方人,既不熟悉水战,也没有船只,无法对襄阳构成威胁。

谁料,前秦军队竟然派先锋部队乘战马强渡沔水,抢了朱序的船只接应后续大部队渡河,逼得朱序只能退守内城。

但前秦军又岂肯就此收手,他们一不做二不休,买通城中的李伯户当内应,里应外合活捉朱序,一举夺下了襄阳城。

可惜,拿下襄阳后,前秦军队不习水战的缺点就完全暴露了出来。要知道,荆襄九郡并不仅仅只有一个襄阳,其中的重镇江陵、武昌,都还在东晋守将桓冲手里呢。

桓冲是东晋名将,水战经验丰富。在他的阻扰下,前秦军队连连苦战,却怎么也无法突破封锁,只得被迫留在长江中游。这直接导致整场战争从此刻开始,就完全脱离了晋灭吴之战的发展趋势。

因为,当初西晋的大军,一路沿长江东进,不仅将东吴留在荆州的残余势力绞杀殆尽,还破坏了东吴的后勤补给,为队友提供了完美助攻。

但前秦的这路大军,注定无法帮助队友牵制敌人了。受此影响,前秦另一路大军在淮南战场上战斗的格外吃力。

据史料记载,这路大军遇到了谢玄带领的5万北府兵,北府兵本就是精锐,又是主场作战,一路所向披靡,四战四胜,杀得前秦大军只能困守彭城。

如此一来,苻坚计划里复刻晋灭吴的快速阻击战,硬生生让东晋军队拖成了持久战、消耗战。但前秦劳师远征,久战不利,苻坚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仗着己方兵力优势,不顾朝臣们反对,毅然发动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苻坚派弟弟阳平公苻融率25万军队作先锋,自己亲自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对外宣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东晋都城。

东晋方面则派谢玄为先锋,带着8万精锐部队“北府军”, 沿淮河西上迎战前秦主力。

双方大军很快在淝水相遇,由于这次的战斗规模太大,双方的军马密密麻麻挤在淝水两岸,根本施展不开。

极具战斗经验的东晋将领谢玄等人一见,突然心生一计。他们不动声色地派出使臣,向苻坚传达了那句著名的宣战语:

“阁下孤军深入,宜速战速决,但如今阁下大军沿河列阵,哪有丝毫想要速战的样子。这样吧,阁下将大军稍稍后移一点,留块空地给我们落脚,等我们东晋大军渡过河后,大家决一死战如何?”

苻坚听后,不由得心想:若是晋军渡河渡到一半,我突然出手“半渡而击”,必定能取得胜利。念及至此,苻坚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谢玄等人的提议,命令前秦军队后撤些许。

然而,前秦的军队实在太多了,前面的军队奉命撤退时,后面的军队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谢玄等人想要的,正是这千载难逢的信息不对称。

于是,前秦靠近河岸的军队刚开始后撤,就听见有人突然大喊道:“秦军败了!大家快逃啊!”

这一喊不得了,后面的前秦军本来见前面异动,正暗自奇怪呢,再一听到“秦军败了”的喊叫声,当下也顾不得仔细分辨真假,下意识便转身逃跑。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原本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前秦大军,瞬间乱成一锅粥。东晋部队一见前秦军队乱了,也马上发起冲锋,杀得前秦军队丢盔弃甲,还击杀了统帅苻融,射伤苻坚,收复了前秦占领的几乎所有失地。

那些忙着逃命的前秦士兵,个个吓破了胆,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面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更加疯狂的争相逃命,就此留下了“风声鹤唳”的传说。

03守护中原文明

淝水一战,让苻坚统一南北的美梦化为泡影。仅仅2年后,苻坚就为羌人贵族姚苌所杀,本已和平的中原,再度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

细究这场改变了前秦乃至整个历史走向的淝水之战,我们很难说前秦的惨败仅仅是一场后退引发的血案,正如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前秦之败,其实早有预兆。

用学者钱穆的话来说,就是从西晋灭亡到淝水之间的数十年间,越来越多北方士族发现,胡人政权很难重用自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隐忧,在任何地方都是成立的。

这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汉人们,有一部分克服万难来到东晋,组成了战斗力爆表的“北府军”,也就是此次淝水之战里打败苻坚的主力。

“北府军”的士兵曾经吃尽了五胡乱华的苦,一见苻坚来犯,立刻拿起武器,悍不畏死的战斗到最后一刻。因为他们明白,偏安一隅的东晋,是中原文明最后的火种,绝不能落到胡人手里。

而东晋朝野上下,在面对前秦这个强敌时,也都暂时放下了往日恩怨,齐心协力保卫家国,就连隐居东山的前任宰相谢安,也专程出山指挥战斗,还留下了个“东山再起”的成语。

反观前秦虽然兵力远胜东晋,却是一群乌合之众。百万大军中,有不少强征来的士兵,这些人本就厌战,哪有丝毫战斗力可言,而自愿参战的士兵里,也有大量非氐族部队,他们既没有相同的民族信仰,也缺少对前秦的忠诚度。

从某个角度来说,淝水一战唤醒了人们的家国归宿感。人们突然发现,独立而悠久的中原文明是华夏儿女的共同财富。

保护自己所从属的文明及国家,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也是汉民族能够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