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考试分为几级(明朝时期科举的难度如何)
明朝时期的考试是什么样的?有多困难呢?
古代从隋朝开始了科举考试,让很多穷苦的书生也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相比之下比地方推荐甚至看出身的年代要强不少了,已经算是很公平的了。
不过李朝历代科举还是有些不同的,那么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什么样的呢?明朝的科举分为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
考试的内容是八股文,是明朝发明的。那么明朝的考试难吗?当然很难了,明朝当时分配给地方的配额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很多学子挤破头反而进不去。而且,八股文对文人的文采要求要可不是一般的高,还得符合考官的口味。
朱元璋建国大明后,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可见,他对科举取士是非常看重的。然而,不久朱元璋就废了科举,这一停就是十年。
不过到了洪武十五年,他又恢复了科举,十七年的时候,公布《科举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
明代的科举层次分明,等级苛严。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童试是最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通过了就是童生,表明具备了基础的写作能力
。院试是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又分为“岁试”、“科试”两级,录取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秀才。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
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选举人的乡试。
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不过这里面有非常明确的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了。
接下来就是会试了,会试就是各省精英之间的比拼。随着考试级别的升高,就越来越严格了。
此后,就是终极考试殿试,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只排名次,也会出现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
表面上看,大明的科举就是一层一层的,只要努力就可以。但其实这里面是非常艰难的,很多时候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
明朝的科举实行的是“科举必由学校”之制,也就是说你常年在家苦读诗书,是不行的。要想参加乡试,必须是官办学校的生员,也就是说必须再学校读书。而且,乡试是有名额限制的,不是说谁都可以考试的,这也就意味着竞争是很大的。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八股文,体制僵死,而且要“代圣贤立言”,即揣摩圣人孔、孟和贤人程、朱的语气说话,所以这是很难的。很多非常厉害的文人,恰恰通不过考试,因为限制实在是太多了。
在考试的时候,同样非常严格。在会试考试的时候,场所叫贡院,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都是单间,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考生进入的时候,要搜身,发给你三支蜡烛,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在这种小笼子里解决,躺也躺不下,睡也睡不好,还不能中途退场,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