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什么意思(诗句禅房花木深描写的山水意境)
常建的这首山水诗,独具一格,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山水诗,即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要纯写山水,但诗人耳目所及的山水声色之美,却是一定要呈现的。
众所周知,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也就是说,山水这一诗歌题材自谢灵运开始。后来经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名家的推动与发展,还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便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虽然他的作者常建,相对于王维、孟浩然等名家来说,要不知名的多。
但是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要说王维的山水诗高妙,孟浩然的山水诗平淡,那么常建的山水诗则是幽雅。
正如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孟诗淡而不幽,常建“清晨入古寺”、“松际露微月”,幽矣。
顾名思义,常建这首诗抒写的,就是他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再结合常建山水诗的幽雅,我们便可以得知这首诗,主要是以凝炼简洁的笔触,营造出了一个景物幽深、寂静的境界,同时表达出了常建游破山寺的喜悦之情。
尤其诗中两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呈现出来的幽雅意境,千百年一直为人所乐道。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开篇两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即诗人在清晨的时候,踏入了这座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光芒映照着山上的树林。
“古寺”,指的就是破山寺,也就是今天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的兴福寺。值得注意的是,佛家常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这里的“高林”也兼有称颂寺院之意,大有礼赞佛光普照之情。
紧接着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则是千古名句,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便是这里。
它的意思是说,诗人进入古寺后,又穿过了寺中的竹丛小路,走到了幽深的后院里,发现了僧人居住修行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的深处。
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我们便可以得知这个禅房是极其的幽深。而僧人修行的关键便在于禅心,即清静寂定的心境。
显然禅房幽深的环境氛围,是有助于僧人形成禅心的。
因此在这样一个幽静美妙的环境中,诗人常建难免就会陶醉其中,于是便自然而然就有了接下来的两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即常建看到了寺后的青山焕发着夺目的光彩,也听到了鸟儿在欢悦地鸣唱,在清澈见底的水潭旁,抛去了尘世的杂念,见到了水中空明的自己。
其实单纯从山水诗来看,它的幽雅早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但又因为诗人游的是破山寺后的禅院,所以这两句诗中还体现了对佛禅的领悟;
“潭影空人心”不免使人想到,中国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曹洞宗开山之祖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而有了对佛禅的领悟,最后两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也就很好理解了。
即此时的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禅的奥妙。所以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其他声响放佛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引领着自己进入到一个纯净怡悦的境界。
纵观常建的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幽美绝艳的山水美景,也能体会诗人忘情尘俗的意境,摆脱缠绕自身的各种烦恼。总的来说,常建的这首山水诗,独具一格,读后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