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顺网 > 历史杂谈 >

普通话起源于中国哪里(真正普通话源自于河北滦平县)

时间: admin 历史杂谈

我国普通话为何源自一个小县城?既要感谢朱棣,与康熙也有关!

普通话作为我国标准汉语一个称呼,被认为是北京话,其实普通话与北京话有一定联系,但真正普通话却并非源于北京话,而是源自于河北滦平县。

1953年,我国为了规范语言,派出语言专家到滦平进行考察,并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语音采集。

认为滦平是普通话保持最好的地区,因此把滦平方言作为普通话标准取音地。

我们通过新闻联播,可以感受到普通话,其语速适中,也易于广播演讲及日常交流。

而当时滦平的方言中最符合普通话标准,滦平人讲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说话清晰,没有北京的儿化音及尾音,便于向全国推广。

当然滦平话成为普通话采集点,与历史渊源很深。600年前,朱棣把侄子建文帝赶跑,当上明朝皇帝后,因为北京是朱棣起家之地,朱棣决定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朱棣迁都后,很多有南京口音的官员、军士也来到北京。此时明朝官话,就揉合了南京口音、元朝老北京口音,两种话一结合,就成了明朝时期的官话。

朱棣把都城迁到北京后,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离着边境线太近,因此朱棣为了防止蒙古人入侵,决定修建长城,并在长城外制造了无人区,把民众全部撤到京城。

朱棣制造的“无人区”中,其中滦平就在其中,这为以后产生标准的普通话奠定了基础。

在明朝统治中,滦平境内由于无人居住,也使该地区原有的方言消失。直到明朝灭亡,清兵入关,滦平一带才慢慢有了烟火气。

清朝入关后,清人也讲北京话。康熙皇帝在位时,决定在承德建造行宫,也就是现在避暑山庄。

而滦平就处于京城到承德的要道,于是康熙皇帝鼓励旗人到“口外”种地生活。

此时富饶的滦平迎来了很多清朝旗人,他们在此建造了皇家庄园,在滦平建了二十四庄,包括五条御道、八大行宫、二十四黄庄等清朝的组织机构。

但滦平的皇家庄园不是普通人能建的,都是清朝旗人贵族所建,因此他们在滦平生活下去。

而滦平当时交通并不发达,相对闭塞,因此一些旗人就把他们学到北京话在这里保存下来,并形成了自己标准方言。

随着岁月变迁,北京与滦平虽然离得并不远,但北京作为京城,人口流动较大,一些外地人在北京久住,使北京话变得并不纯正了,后来形成北京的话,比如儿化音、省字。

而滦平却由于封闭的原因,没有受到外来方言的影响,其方言没有任何变化,说话语音相对“硬”一点,因此被选为普通话的采集地。

特点:

清朝时推行的“口外建庄”,与清朝与北京官话普及基本同步。

由于明朝时,官方话是南京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标准音,朱元璋制定了《洪武正韵》加以规范。

但朱棣迁都北京后,虽然迁移了数十万人口,但明朝官话发生了变化,改为以北京官话语调为基础。

清朝入关后,本来满清有自己语言,但为了便于巩固统治,清朝也不得不学习汉语言,当然他们以北京官话为主。而此时,旗人也正在滦平开田建庄。

普通话起源于中国哪里(真正普通话源自于河北滦平县)

由于滦平在明朝时没人居住,就如一个“空白磁带”。而在滦平开田建庄都是旗人贵族,他们与京城交往密切,于是在这一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北京官话交流区。

但滦平在深化中,其语音与北京胡同音有所不同,形成自身的语速、音韵。

当时北京官话为了区别北京胡同话,被称为“北京雅音”,使用人群主要是贵族。清朝自皇太极时时就推行过雅音,并在八旗子弟中设立翻译考试科,其中就有汉语用韵考核。

清朝入关后,顺治二年就进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康熙时采用制科考试,其中把八股文作为文体,要求考试者用汉语用韵,此时谁会讲北京官话就有优势了。

于是清朝入关后掀起了学习雅音的热潮,使北京官话得到推广。

推广:

普通话的推广有一个历史过程。清朝由于推行北京官话,被太平天国认为是“胡语”,因为当时太平天国曾说客家话,有许多古汉语语特点。

清朝末期时为了推行一种广泛而认可的语言,清朝政府要求精英阶层掌握标准语言,也要求全民都要会说。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曾回忆说“根本没有国家标准语”。甲午战争后,统一语言也成为改革的重要一环。

但我国在推广普通话中采取的是推广并不是消灭地方方言。而普通的话推广就是让说各种不同方言的人便于交流,成为一种媒介。

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