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每年的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都会展开扫墓祭祖的活动,以此来缅怀已逝亲人、亲戚与先贤,以及祈求生者平安、健康、幸福。
除了“清明节”之外,它还有许多的别称和雅称,这些称呼或是与人的活动有关,或是与自然变化有关,或是与历史上有关。在本文中,我们将一一为你介绍清明的别称和雅称。
别称
1. 寒食节
在东汉时期,有位忠臣——郑昭,力抗权势,主张“衣冠自为制度,无以礼儒本”,以此为由上书朝廷,请求禁止冤家互相诬陷,请求权臣放弃放纵,给忠臣留下生存的空间。
然而,朝廷太监们不顾国家利益、人民疾苦,对此非常愤怒,编造罪名,将郑昭和他的家庭全部处决。
从那以后,司空图等多位爱国青年,都在清明前的第二十四日(古人习惯上称为“寒食节”)躲过权臣的追捕,去拜阴庙和烈士坟。因此,“寒食”也渐渐成为了清明节的别称之一。
2. 回祭节
回祭节的起源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相传古代的楚国有个频遭战乱的小城——范阳,因为战争的影响,许多家庭无法回家祭祖,也无法前往坟墓过清明。
在这个时期,有些“外乡人”把自己家乡的祭品留下,转交当地居民前往坟墓,以此来帮助他们进行祭祀。因为这些祭品是“回扣”,所以称作“回祭”。
3. 扫坟节
扫坟节的祭祀活动伴随我国历史的长河不断发展。据资料记载:在唐朝时期,谥号“唐太宗”的李世民,曾下令大肆整修墓道和墓碑,史称“张芝墓”,专门为祭奠自己的祖母,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其子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到墓前拜祭。
史学家认为,“张芝墓”的修建和祭祀是清明节扫墓的鼻祖。从那时起,扫墓祭祖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后来发展成为了一种叫做“扫坟”的别称。
雅称
1. 春祭
在春天,大地万物都在更新、复苏、生长。清明节正好处于春季,所以人们也将它称之为“春祭”。这种用词方式,意在强调春天万物生长的美好,希望及时完成年度的祭祀活动,在春天的阳光下祝福自己和家人得到健康。
2. 洗普会
在古代,清明节的主要祭祀活动是后代子孙集会,进行祭奠祖先,祈求保佑和庇护。由于祭祀活动的方式十分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于是,人们将清明节称为“洗片会”。
中国古代一般将秋天称为“洗秋”,而称春天为“洗春”。由此,清明节在一些地区也称为“洗普会”。
3. 善节
在春天,大自然披上了新的衣裳。萌芽、发芽的姿态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其独特的美丽。相信不少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感到一股清新的、遥郁的味道。
为了迎春、迎新,清明节也被盛赞为“善节”,这种岁月里博爱、团结、柔情的气质,也成为了一道别样的加持。
总结
以上就是清明节的别称和雅称。虽然它们的称呼不同,但它们更准确的反映出清明节在古老的多元文化中,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地域、宗教信仰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传承。
清明节作为我们“故人四季须祭祀”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祭祀层面需举办家庭、亲友、宗族祭祀,也需要保留丰富的民间习俗和文化体现。
以让我们不断地向祖先、先贤和英灵们致以敬意,感谢他们在历史上为国为民所做出的贡献,也是让悼念与纪念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